鹤壁市科学调整学校布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022-06-30 17:53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鹤壁市积极顺应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规模流动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等形势,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县区办高中、乡镇办初中、集中办小学”的思路,突出减量扩容增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推动鹤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科学撤点并校,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


  针对农村学校布点多、学生少、教育资源浪费等现状,加强科学论证,按照1个乡镇保留1所初中、2—4所中心小学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合并一批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在相对中心地带联校办学,扩大办学规模,集聚办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教学点开不好开不齐开不足音乐、美术等课程问题。2019年以来,全市共撤并农村中小学、教学点105个。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因学校撤并及乡村居住人口分散引起的走读困难问题,通过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政府统一提供校车服务等措施,解决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2019年以来,先后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44所。


  二、因地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推进


  该市结合各县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推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最优化、服务最佳化、效益最大化。如:淇滨区按照“科学评估、应留必留、先建后撤、积极稳妥”的原则,经充分论证和征求5个涉农乡镇(办事处)、相关部门意见,实行班子成员联系乡镇、机关干部分包学校,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的积极宣传协调作用,将52所农村中小学合并至18所,并投入资金3500万元,改扩建高标准寄宿制小学3所,充分满足农村学生就学需求;淇县强化顶层设计,凝聚推进合力,淇县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淇县加快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方案》《淇县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学校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19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等5个工作专班,实行20家县直单位与20所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在校园发展规划、硬件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聚智出资出力,顺利推进110所中小学(含教学点)撤并至49所,撤销16所农村中心小学和全部教学点,其中庙口镇11个教学点合并至7所中心小学,并结合实际,其中2所中心小学改建为寄宿制学校、5所中心小学提供午托服务,实现了规模办学、集中办学、效益办学。


  三、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城区扩容


  综合考虑常住人口规模、户籍政策放宽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数量、分布和增长趋势等因素,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优化资源、统筹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实施城区学校新建和扩容工程。2019年以来,全市先后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22所,增加学位14710个,全市小学、初中大班额比例由11.31%、16.38%分别降至1.21%、0.14%。如:淇县在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的基础上,结合部分路段学校分布过密实际,优化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将淇县职业中专、朝歌办初级中学迁建新校区,将淇县第五中学整体搬迁至淇县职业中专原校址、淇县教师进修学校和电教中心搬迁至淇县第五中学原校址,在朝歌办初级中学校址规划建设城市体育公园,城区学校布局渐趋合理。


  四、聚焦城乡一体,推动优质均衡


  一方面,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出台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手拉手”等指导意见,采取“老校+新校”“强校+弱校”“教育联盟”“学区制”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团31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如:淇滨区按照“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捆绑式考核”的思路,实现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另一方面,盘活教师资源。通过撤点并校、补充乡村教师等措施,聚集优化教师资源。2019年以来,撤点并校结余教师161人,补充到缺编严重周边学校,招聘乡村教师952名,其中特岗教师818名,改善优化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解决小规模学校音乐、美术等教师紧缺、专业发展机会少、队伍老龄化、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2019年以来,轮岗交流校长、教师1659名,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2022年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鹤壁市教体局联合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4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动员会,坚持总量控制、统筹调配、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推进教师在县(区)域内学校间有序流动,促进教师和校长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鹤壁市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