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

发布时间: 2022-06-28 16:22【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 吴振民


  根据我省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实行“两基于一参考”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普通高中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新高考改革精神,提前谋划,科学应对,结合省情和校情对教育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相对于传统“大文大理”的“套餐”式招生模式,新高考改革突出强调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除了3门统一高考科目外,另外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高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一是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卓越发展方面去理解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努力“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二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命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通过构建全面育人特色课程,让学生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三是紧紧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任务,把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精神落到实处,坚持“五育”融合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破除“五唯”痼疾,改变重应试、轻能力,重排名、轻素养,重分数、轻德行的不良评价导向,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2.做好教学组织变革


  由于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除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的选择和组合权,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未来报考专业的需要,进行多种学科组合的选择。这意味着学生选择的学科领域方向已不限于传统的文理方向,还可以做更加精细的“学科领域选择”。基于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对各学科领域修读科目的选择做出适应性安排,采取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管理,选课走班将成为高中教育教学新常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要设计好三张表:一是课程表。要对各学科修读科目(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三年一贯制的整体安排,并结合每个阶段选课情况和师资结构对各类课程进行分段合理化配置。二是走班表。借助信息化手段,制定选课走班规则,为学生科学编制选课走班表,确保每一位学生选课有指导、走班有方向、课堂有保障。三是考评表。对学生选课走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要通过班级管理者的考评来实现。选课走班之后班级管理模式由“1”(一位班主任)变为1+N(一位行政班班主任+N个教学班导师)。学校要通过完善考评制度,科学制定考评表来明确班级管理者的职责分工:行政班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一日常规、安全纪律、成绩提升、素养培育等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教学班导师负责学科评价与学业管理。


  3.加强生涯规划指导。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更好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中教育者要站在国家对人才需求的高度和学生兴趣特长的角度,通过对学生生涯规划的科学指导,实现学生个人选择与国家选择之间的同频共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一是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一生一案”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档案,对学生积极开展理想、学业、生活、交友、升学、心理等综合指导。二是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统筹三年,整体构建高一“认识自我,学习体验”、高二“选课选考,科学规划”、高三“专业对接,自主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三是针对性指导选课走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指导、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学生在进行学科选择时要兼顾“喜欢的”“需要的”与“擅长的”,将个人兴趣、社会需要与个人特长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