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发布时间: 2022-09-30 16:11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孙为民,中共党员,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双师型”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职业院校孙为民“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创办人。


  从事电力教育事业30年来,孙为民在教学改革与研究、学生技能培养、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深耕热能动力领域,在汽轮机技术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巡讲全国各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我主要从事《汽轮机设备及运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与维护》等课程的教学,主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深化专业教学领域全方位改革。


  在做好教学的同时,我也把自己丰富的经验转化成丰硕的成果:例如,我作为组长,完成教育部确定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主讲的《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与维护》课程获2022年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


  我深知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同时具备精湛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多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不断淬炼自己的教学艺术,持续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技术攻关,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卓越的电力人的综合素质。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记得有一次应邀到陕西西安为一个汽轮机高级研修班讲解汽轮机运行。在讲解过程中,一个学员提出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大概意思是他们厂运行的机组发生了一个奇怪的故障,启动时出现了汽轮机下缸温度高于上缸(多次如此),始终找不到原因。正常情况是启动时会出现上缸温度高于下缸,这种有违常理的故障不好理解,当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下课后,我赶紧查找资料,但是没有找到类似的纪录。我通过反复的思考分析,首先从最基本的道理入手,出现下缸温度高于上缸,只能说明下缸接触到了比上缸高的蒸汽,然后就从设备及系统开始分析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个问题,最后经过一番排查,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特殊的经历让我增长了见识,也明白了出现问题不可怕,一定要有信心,从根源入手,一步一步分析,终能解决问题。多年来的挑战,让我形成越挫越勇的劲头,越是棘手的难题,越能激发我探索的欲望。我认为在征服难题和困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征服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本领。“多干活,干难活”,便是我总结出的一个快速提升技能的诀窍。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通过这些年在校企合作中,不断为企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也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本领,逐步在全国热能动力领域汽轮机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也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经济运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目前,我累计为企业开展现场讲座200余场。


  我先后到信阳平桥电厂参加讨论解决7号机带不上满负荷等问题;到周口电厂参与3号机大修后轴向振动的测试;到荥阳五龙电厂参与分析解决调速系统的摆动.....2015年,我被聘为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2015年度“电量杯”竞赛活动裁判长等,成为了企业认可的技能精英。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在多次的技术服务现场实践中,给我印象最深刻是给渑池电厂诊断处理问题。当天下午5点,我带着两个学生和设备,一到厂里立即投入振动测试,在测试中闪光带突然飞脱,测试中断。


  这可把我急坏了。通过详细的分析查找原因,我们初步认为是转子受热引起的。这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以前从没有遇到过。我们只能从各种材料属性、用途、实用性等方面研究查找替代品,通过反复的查找试验,我们一直研究到深夜12点,后来确定用绝缘纸吐墨水的方法替代原来的闪光带,装好后一直测试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根据测试结果,最后分析得出轴承座存在差别振动。于是,我们就采取了禁固地脚螺栓,把振动减小在正常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做复杂的转子动平衡。


  这一方案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振动问题,也为企业节省资金20万元。这次服务既培养了学生到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企业节省了资金,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孙为民:200余场讲座为企业开良方!他是公认的“电力高手”!


  通过30余年职业教育的实践,我认为:“为人师表,行为师范”,教师所表现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匠心匠艺的学习传承都需要教师努力成为能工巧匠,用“职业人”标准要求自己、熏陶学生,在基于职业、对接生产、融入证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