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2022-06-10 17:54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创新引领等综合优势,聚焦学科建设、推进科技转化、赋能人才振兴,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省高校聚焦学科专业特色,加强涉农特色专业建设,不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河南大学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并召开乡村振兴战略高端论坛,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理论智库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治理实践平台,积极指导嵩县乡村发展大棚蔬菜、瓜果等种植产业,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学校协助帮扶干部在学校22号家属院门面房设立兴农助农超市,2021年以来,采买嵩县农副产品387.02万元。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学路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光信号调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明光信号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的必须因子,为设计弱光或暗处也可以共生固氮的新型植物提供了独特思路和手段。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建兰考张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新模式,把美国红鱼、黑鲷等高营养价值的海鱼引进黄河滩区进行淡化养殖,将生态循环养殖和沿海地区优质品种的引进相结合,解决水产界多个技术难题,让海鱼在黄河滩安家,助力乡村振兴。河南科技大学成立了河南省甘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与汝阳县政府、伊川县政府、汝州市政府等相关单位或企业合作,成立了数个产学研基地,为5个县级政府、15个乡级政府、80个行政村和50余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提供技术支撑,累计推广100万亩脱毒薯苗,鼓励薯农建立加工厂11家,带动5000多贫困户增收6000万元,巩固脱贫解困1.3万人,累计带动经济效益17.5亿元。河南科技学院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学校作物学学科2015年获批河南省A类特色学科,有效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学校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由4个增长到10个。作物学和园艺学学科群2020年获批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学校以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河南城建学院聚焦学科优势,围绕村庄规划、环境整治下功夫,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扎实成效。在积极参加全省“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的同时,在前期30个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的基础上,组织300余名师生,深入1300多个村庄,完成平顶山市2584个村庄的“两图一书”编制工作,并着力做好饮水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厕所革命等工作,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加强校地合作,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我省高校加强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河南农业大学重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持续推进与新乡、周口、许昌、驻马店、安阳、商丘等10多个地级市、50多个县(市、区)的校地合作,与牧原集团、金苑种业等150余家公司开展了全方位校企合作,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扶沟,我校依托扶沟蔬菜研究院,与当地政府、龙头企业联合打造“中原菜都”,探索“专家团队+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努力把扶沟蔬菜研究院打造成一个人才培养、品种示范推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基地。2021年,学校与郸城县签订校县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加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共同探索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深入推进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服务“三农”。黄淮学院专门成立学校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组建黄淮学院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校将按照“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的理念,深入总结新集村等成功规划设计经验,加强校地合作,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分类规划设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把乡村振兴作为系统工程,系统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协同规划设计,提升学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河南城建学院依托该校“河南省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地方提供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着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学校分别为河南省鲁山县等地和安徽等地提供了大球盖菇和羊肚菌种植技术指导,涵盖种植基地3000余亩,持续为菇农增收4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和培训驱动“四轮联动”方式服务“三农”,建立集养殖生产、科研实训、示范带动、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奶牛养殖示范园区;与好想你集团、三色鸽乳业、绿白乳业联合开展省级科研项目;与河南想念、正大集团等合作研发新产品、新工艺100余项;与各地优势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各类农业实训基地64个。学校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设置现代农业、现代园艺、农村电商、动物医学等涉农专业35个,形成了覆盖现代农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畜牧兽医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等高水平专业集群。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联合政行企共建牧原产业学院、上汽大众(南京)产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月季产业学院等,从“引企入校”到“引校入企”,实施“线场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学习、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四位一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加大涉农人才培养力度,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我省高校深化涉农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主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河南农业大学积极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倾情服务“三农”,为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尤其是2021年暑期,河南省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暴雨侵袭,面对汛情疫情的双重压力,学校迅速组织173位专家组成“助农天团”,对口服务河南省26个县,面向全社会公布全部人员手机号码,并第一时间投入到灾区一线,进行灾后技术指导并研究制定多套应急防汛减灾管理措施和技术指导意见,有效精准的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为帮助灾区救灾减灾、开展灾后重建贡献了力量。河南城建学院采用“三支一扶”等方式,积极引导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到乡村广阔天地书写人生新作为。面向乡村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举办鲁山县优秀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党建业务知识培训班,着力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党建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素质;举办平顶山市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村干部培训班,着力提升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能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组织乡村旅游业务培训,开展平顶山市优秀乡镇全域旅游创建培训班、平顶山市乡村旅游扶贫创业培训班,着力为平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立足南阳“中原粮仓”的资源特色,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形成“学校、基地、企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涉农专业特点,对村组干部、青年农民实行“半农半读,农学结合”的弹性学制;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培养符合乡村振兴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南阳乡村干部学院、南阳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员、乡村书记等,开展学历素质提升教育和基层党建、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年均5万人次,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和“三农”工作队伍。


(新闻办 综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