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宝丰:“四减四增”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2022-03-31 17:3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平顶山市宝丰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部署要求,把落实“双减”政策作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围绕“增”“减”下功夫,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双减”工作成效明显。


  三级联动,下好双减“一盘棋”。将“双减”作为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压紧压实责任,用心用力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双减”落实责任体系,全县“一盘棋”合力推进“双减”工作。二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双减”政策要求和工作举措,主动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强化督导评价。修订《宝丰县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将“双减”列为学校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成立8个专项督导组,选聘政治素质优、政策水平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督学35名,实施“双减”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将督导结果作为相关学校和责任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表彰处罚的重要依据,用好督导评价“指挥棒”,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四减清障,用好教育“减压阀”。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扛稳职责,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做“减法”。一是整治培训机构,校外“减量”。研究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流程,在全市率先开展“营转非”机构营业执照注销和民非证的办理工作。同时,把持证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智慧教培监管平台,将查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重拳治理“地上”转“地下”、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二是规范学校管理,学校“减重”。切实为学校减负降压,县委三令五申,不得随意进学校检查、评比,不把非教学任务摊派给教育,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统筹压减会议和文件数量,让教师从忙于迎检、做档案、写美篇等不必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更多投入到教育教学主业中来。同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对4名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实行档案管理、级别留存,减少了校长不必要的行政事务。三是加强作业统筹,学生“减压”。教体系统建立作业管理和公示制度,由班主任统筹,严控作业总量,放学前一次性书面布置在校未完成的作业,杜绝放学后再通过校信通、微信群布置作业,让家长批改作业等情况。上下午分别设置自习课,保障学生在校内有充裕的时间做作业。规范作息时间,确保午休时间,落实一天1个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拉出来,有充足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和劳动实践等活动。四是聚焦家校焦点,家长“减负”。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办好家长讲堂,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对待“双减”,不盲目跟风、攀比,减少家长的教育焦虑。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扎实做好课后服务,确保学生书面作业不出校,在校内就能上喜欢的特长兴趣班,把学生从校外辅导班里“吸”回来,切实解决接送难、辅导难、校外培训贵等民生问题。


  四增赋能,配置教育“增质器”。立足校园让学生“吃饱吃好”,增效提质做“加法”。一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课堂“增效”。对教师进行梯级培养,深入开展名师课堂开放周、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优质课评选、基本功大赛等系列活动,核心名师引领为点,教师分类培训成线,建立紧密型学习共同体,老中青帮带传承,让教育回归课堂,让教师站稳讲台,让教师赋能为“双减”课堂增效。二是建设接地气教研团队,教师“增能”。建立“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共同体,组建学科中心组14个,实现教研城乡一体化。实施“推门听课、联合教研、微讲座指导”工作机制,教研员分包学校、下沉课堂,到一线议课,面对面指导教师,教科研落到了实处、细处、关键处。今年以来,组织网络大教研8场,开展跨乡镇、跨学科线上教研42次,交流分享“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作业管理等热点焦点问题,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教师抱团发展、共同提高,课堂高效、精讲精练,避免了学生课后的机械性、重复性刷题。三是优化清单制作业设计,作业“增质”。举行作业设计大赛,征集作业设计典型案例,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实班主任在班级作业管理中的牵头抓总职责,督促任课教师抓紧抓实作业设计、布置、批改、指导等关键环节,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实践性,让作业减在“量”上、增在“质”上、练在“点”上,实现作业不出校、书包不回家、学生真减负。其中,在作业设计和管理中推出“落实型、总结型、探究型、操作型、积累型”五类作业,教师清单制分层布置,学生按需认领,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丰富融合性课后服务,课后“增值”。建立“300万+1元”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学期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参加学生每天象征性收费1元钱,落实教师待遇,形成长效机制,打造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多方参与的课后服务“宝丰模式”。统筹汝瓷、魔术、曲艺等县域资源优势,遴选校外专业人员和家长志愿者补强师资配置,创新“1+N”课后服务形式,即作业辅导+社团活动,全县各学校设置阅读、快板、书法、美术、轮滑、足球等服务项目200多项,学生参与率达97.6%,超全省要求两年实现课后服务城乡义务教育全覆盖。


(平顶山市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