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教体局:突出“四个着力”深化体教融合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体化设计、全要素保障,持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着力”。
一、着力深化机构改革,完善架构聚合力
深化体教融合,关键是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部门的组织作用。一直以来,济源注重推进教育和体育部门资源共建共享,拓宽青少年成长成才路径。2020年,设立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体局,完善教育和体育合并后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教育体育管理体系的重大变革,让体育成为重要的育人工程、未来工程,破除了体教融合的政策障碍、行业分割和体制机制壁垒。
积极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依托原济源市体校成立了青少年体育竞赛训练中心,与竞训科、体卫艺站组成了引领拉动体教融合的“三驾马车”,建立扁平化指挥系统,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青训中心负责中小学的训练和比赛,圆满完成了市级篮球联赛、“市长杯”校园足球赛等赛事,指导优势项目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全省赛事;竞训科负责省内外安排在济源的比赛,成功承办了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暨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小学乒乓球锦标赛等;体卫艺站牵头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初中体育考试、体育优质课评选等全面落实。
二、着力优化顶层设计,凝聚共识促落实
深化体教融合,顶层设计要走在前面。济源示范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由教体局牵头,会同发改、编制、财政、人社等11个部门,制定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学校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社会体育组织、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七个方面,明确了28项路径,对体教融合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同时,注重把“推动体教深度融合,打造体教融合发展试验区和示范区,争做全省标兵”作为《教育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性目标之一,把“构建完善体教深度融合体系”列为《“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把“体教融合”作为专项内容纳入基层学校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体教融合“抓什么”“怎么抓”,保证工作抓出成效。
三、着力整合师资力量,夯实基础强支撑
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是决定体教融合发展成效的关键因素。示范区把教练员队伍和体育教师队伍整合起来,由青训中心统筹管理,下设各项目教练组,负责指导、管理和考核全市各项目的教练员日常训练、比赛和科研工作。教练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成员由从体校、中小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里选拔出优秀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组成,围绕“龙头”项目引领、重点项目出彩、发展项目有突破的工作思路,合理安排项目训练竞赛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坚持每月一观摩、半年一述职、全年一考评,充分发挥管理考评的杠杆作用,促进教练员、体育教师良性竞争、共同提高。
教练组承担代表济源参加全国全省赛事的教练任务,研究决定主教练、助理教练员人选;从各优势项目学校中按参赛资格1:2比例选拔运动员,由主教练、助理教练员集训考察,按照联合组队、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参赛名单,充分调动了各参赛学校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最优运动员参赛。全年参加省内外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柔道、射箭等22个赛事,共获得10金13银20铜。
四、着力健全育人体系,多维发力见实效
体教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坚持“五育并举”“健康第一”理念,切实把体育工作作为重要育人工程,加强师资建设,优化项目布局和课程设置,改善场地器材配备,推动形成学校特色。以承担2021年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的市实验小学为例,该校是省射击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射击射箭运动特色试点学校,以向省、国家输送射击射箭优秀人才为目标,建设了高标准的射箭馆和光电射击馆,打造高规格、高品质射击特色课程,积极弘扬传统射击文化。
在以体育项目横向布局为“纬”的基础上,坚持以各学段纵向衔接为“经”,打造立体化育人体系。以16所省体育传统学校、35所全国特色学校为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支持学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构建贯穿各个学段的运动成绩、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形成了“横向有竞争、一校一特色,纵向不脱节、一档一提升”的人才培养格局。围绕“学、练、赛”,推进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学校与40多家青少年体育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实行分级办赛,分类管理,畅通青少年参赛渠道,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
(济源示范区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