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散发材料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9月7日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将其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了系统安排。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战略实施凝神聚力、各展所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对战略实施的统筹协调。省委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担任主任,目前已召开两次会议,对全省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部署,强化科技、教育、人才、产业、金融协同,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省委省政府重新修订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办法》,增加了科技创新考核权重。
二是完善政策,打好加快科技创新的政策组合拳。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汇聚一流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省的若干举措、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等高含金量政策意见,为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是加强协同,形成推进战略实施的强大合力。在省科创委统筹下,省直各部门先后制定了关于实验室体系、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标准化推广智慧岛、中试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金融、“双一流”建设、高校布局调整、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形成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战略实施的良好局面。
四是多点突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在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方面,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整合重组省实验室体系,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相继揭牌运行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省科学院重建重振顺利推进,将于12月28日揭牌运行;10家省产业研究院和8家中试基地开始运行,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获批。在培育企业主体方面,全年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新增2000家左右,同比增长30%,总数达到83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超过1.5万家,同比增长28%,总量居中西部首位。通过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预计2021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突破500亿元。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 “中原学者”、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施“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加快推进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遴选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积极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延揽各类人才近3万人。
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锚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一目标,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积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两个确保”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在以下八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着力推动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以12月28日省科学院挂牌运行为契机,加快推动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和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在空间布局、人才机制、政策服务、科创体系、金融资本、管理队伍等方面深度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坚持大部制架构、开放式布局,立足以所办院、以实验室办院、以产业研究院办院,创新完善大部制管理、人才引育、项目运行、激励评价等机制,实施机构、项目、人才分类管理,形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创新体系,全力打造新型科技创新研发机构。
二是着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力争在种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创建国家实验室或分支(基地);在推动已揭牌运行的嵩山、神农种业、黄河3个省实验室高效运转基础上,再前瞻布局一批省实验室,成熟一个、揭牌一个。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预制研究,推动超短超强激光平台(中原之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在我省布局建设。
三是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力争2022年全省高企数量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6万家。引导支持创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20家左右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大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向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的“四有”企业迈进。
四是着力引育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围绕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省科学院重建重振,采取超常规、突破性政策措施,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建设、大规模常态化招才引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等专项行动,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聚焦学术前沿、技术一线,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搭好平台、筑巢引凤,精准引进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团队。
五是着力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着力打造“双航母”,加快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推动两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力争晋位升级。全力培育“后备军”,实施“双一流”学科创建工程,遴选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力争2-3所高校、若干学科进入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行列。积极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调整优化,集中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拳头,与产业行业精准对接,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大而强、大而优。深化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由点带面,逐步推开。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精准匹配,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六是着力凝练实施一流创新课题。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强战略研究,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领域技术预测,绘制发布产业技术区域分布图、产业链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强化产业创新全链条服务能力。集成省、市(县)以及各创新主体资源,依托重大创新平台,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领域重大科技需求,以及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前沿新材料、光电技术等前沿领域,凝练一批一流课题,联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七是着力推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转移转化。深入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加快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依托郑洛新自创区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支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在省内落地转化;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构建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河南省情的科技奖励体系。2022年新建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省技术创新中心各10家左右,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3—5家,新引进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
八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为主线,从改革科研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健全科研评价机制、突出科研的整体协调性上持续发力,重塑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的项目组织机制,加快科研领域放权赋能改革,强化创新生态的评估和考核,不断提升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