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做实事”

2022-01-07 13:52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信阳学院坚持“切口小、发力准、见效快”的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点线面”同步发力、“急盼需”一体推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学党史担使命,守初心解难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校致力解决了一批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实际行动落实和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一、找准“切入点”,聚焦学生所急,啃掉硬骨头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围绕教育教学、校园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通过校领导进班级、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各种形式,广泛收集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难题、遇到的疑惑、看到的不足,把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在宿舍安装空调,这也是学校多年一直关注而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安装空调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基础电力设施容量有限,不足以支撑空调运行,需要进行电力增容。而电力增容涉及到与校外供电部门沟通协调、校内电力增容工程建设、学生公寓电力线路铺设等多方面问题。学校理事会、党委、行政拿出“啃硬骨头”的决心,积极寻求信阳市电力部门的帮助,成立由基建处、学工处、后勤处、资产处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拿出专项经费,投入近千万,倒排工期,破除困难,近4000台空调顺利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全员德育导师制为抓手,引导全校教师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升级改造了学生一餐厅,使学生用餐更加智能便捷,餐品更加丰富实惠;对全校教学楼进行了装修美化,修葺一新,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更加美丽和谐。


  二、系紧“感情线”,聚焦教师所盼,满足新期待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基,秉持“重教必先重师,强教必先强师”理念,把党史学习成效落在解决教师们最关切、最期盼的实际问题上来,为教师创造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安心从教的良好环境。


  深化薪酬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教师待遇更优厚。2021年,学校按照近20%的比例,整体性普涨教职工的工资,大幅度提高青年教师试用期基础薪资,并发放第13个、14个月全额工资;出台《信阳学院教职工激励年金计划实施方案》,为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缴纳激励年金。学校从观测教职工实绩和自身发展出发,实施《信阳学院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了《信阳学院教职工奖励实施办法》,建立由师德、知识、能力、实效等要素作为观测点的适应校情的“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


  强化人才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生活更便利。学校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多措并举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建设了教职工周转房,大大改善教师居住条件,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居乐业。着力解决青年教职工子女入园入托和入学等问题,投入近百万购置大巴车,接送教职工子女上下学,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对教师反映的就餐时排队时间久、网络卡等问题,第一时间调整了仅能在教工餐厅用餐的规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对全校校园网络出口设备进行升级维护,赢得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此外,学校对OA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精简办事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拓宽“服务面”,聚焦地方所需,做出新贡献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承担起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责任,多年来为省市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每年积极引导师生无偿献血,特别是每当信阳市血库告急时,学校师生都自发踊跃报名,学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在信阳市组织的新七大道包路段志愿服务工作中,学校积极组织各学院志愿者,做好新七大道道路两旁的卫生、交通以及共享单车摆放等,为信阳市环境美化贡献力量。为加大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的防骗意识,校团委积极组织各学院开展了“法治同行‘三下乡’活动,其中外国语学院在暑期组织学生成立了乡村社区反诈骗”实践团,分别在周口、商丘等地开展了反诈宣传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各学院纷纷响应,并在暑假成立社会实践团队,为助力乡村振兴,携手共建美丽乡村贡献力量。2021年暑期,洪灾肆虐中原大地,在大灾大难面前学校各学院师生没有退缩,勇敢地站出来加入志愿服务,参加抗洪、捐赠物资、加固河堤、协助安置灾民等。学校广大师生立足本职,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信阳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