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习形式 打造鲜活课堂 让党史学习教育贴近学生产生共鸣

2021-12-31 16:26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建党百年学习百年党史,有着深远而且重大的意义。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只有深入了解党史,才能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才能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个高校纷纷在学习形式上探索创新,结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与实际,让党史学习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贯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有趣”的“情感共鸣”,打造鲜活的党史课堂。


  一、依托学科专业特色,打造鲜活课堂,引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活泼、有趣,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是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学校都在进行的尝试与创新。我省的一些高校突出学校特色与学科专业,巧妙将党史学习融入其中,打造鲜活的课堂,让党的百年历史讲起来有激情,听起来有滋味儿。


  “中国的农业税取消了,全面取消农业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人交了几千年的‘皇粮’从此成为历史……”声音因激动有些颤抖但却掷地有声,伴随着丰富的手势动作,汗水顺着脸颊流下。这是河南工业大学“网红”教师丁建波讲党课的一幕。


  粮油食品是河南工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粮食文化的发展变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学校深挖党史中的粮食文化,开展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及网络微党课建设。丁建波老师的《老丁讲党史》系列党史微课,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取消公粮到种粮发钱的历史性转变、土地革命等主题,录制了十余期粮食文化党史微课,微课视频网上浏览量已超过了500万次。丁建波的思政课备受大学生的喜爱,不断有曾听过课的学生加入“蹭课”行列,“回炉”听课。


  除此之外,学校结合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粮食政策,录制了“取消农业税——农民告别‘皇粮国税’的故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票的故事”“让中国人饭碗里多盛河南粮——河南乡村振兴的精彩乐章”“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谷建设的故事”等十二期“中国粮心党史故事”思政课视频,挖掘粮食里的党史故事,探究党史里的粮食情怀,把粮食文化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


  “我对历史课的期待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河南工业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学生闫津铭说出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心声。“学校很用心,党史课的设计非常符合我们‘00’后的口味,每次课堂学习或是实践活动都会有那么一两个点让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触动”。


  在我省的其他高校,洛阳理工学院录制上线了101集大型系列微党课“百年党史年份记忆”,每集讲述1921年—2021年的1个年份故事,回望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光辉历程;郑州工商学院利用课前10分钟开展党史课前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青年学生如何传承党的百年基业的切身感受……这样鲜活的党史课堂,贴近学生,打动学生,真正能够使党史学习教育走进他们的心中。


  二、以歌叙史,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如果用艺术实践形式展现出来,会是怎样的效果?我省一些高校就以“党史学习教育+艺术实践”为载体,以百年党史为主线,以史串歌,以歌叙史,将音乐艺术与党课有机融合,引导师生铭记初心使命,让党史学习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听、寓教于言、寓教于行。


  在郑州大学,师生运用华夏古乐器,进行了一场“传承的力量——编钟回响,红歌悠扬”联奏演出。这场演出由编钟、编磬、笙、箫、埙、鼓、琵琶、古筝等“八音”之乐器组成,以经典歌曲联奏的形式呈现。演奏曲目包括《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沉下去”“热起来”。


  “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在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厅里,一首首红色经典歌曲被重新演绎。今年3月26日,洛阳师范学院推出“音乐中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专题党课。从上海和嘉兴南湖的开天辟地,到革命斗争的流血牺牲;从“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汗水与奋斗,到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党课围绕“初心”“革命”“建设”“使命”四个篇章,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百年历史。从《南湖的船党的摇篮》的初心萌芽,到《跟你走》的赤诚坚定;从《走进新时代》的昂扬情怀,到《共筑中国梦》的新使命新征程……15首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歌曲,与每一篇章主题交相呼应。以史串歌,以歌叙史的方式,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人心”。


  “没想到平时耳熟能详的歌曲有这么多感人的红色故事,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一下子就对学习党史产生了兴趣。”党史学习教育与音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兴致盎然。


  三、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校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校内的红色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省不少高校充分利用红色校史、纪念馆等资源,使其变为生动有趣,可触摸、能感知的党史学习活教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党史学习“火”起来。


  河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校内红色资源,创新地把红色校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丰富教育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学校学生携手附属小学的小朋友一起走进校史馆,将校史融入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学校2019级研究生陈晚晴用几组百年前和百年后的对比图,生动形象地带领小学生们感受曾经的峥嵘岁月,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根植于小学生的心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伴随着一首《春天的故事》,2019级研究生刘白薇带领小学生们一起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聚焦小学生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小见大,深入介绍了改革开放40多年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同时介绍了学校近百年走过的非凡历程,让小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历史性巨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小朋友们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与学校近百年的历程深度融合,入脑入心,点燃他们心中的信阳之火。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入挖掘中原铁路红色基因,学校师生梳理出洛阳机务段、二七纪念塔、郑州机务段、郑州北站、百年站史馆、中铁联集等10个红色寻访地,开展“中原铁路红色基因寻访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寻访行动紧扣“寻革命初心,讲奋斗故事,做时代新人”主题,带队教师引导学生查阅革命历史、研究典型人物、现场观摩感悟,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挖掘思想教育的“点”,串联历史传承的“线”,设计外在展示的“面”,总结出“寻、访、思、讲”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传承思路。活动中,寻访队员利用拍摄纪实短片、寻访vlog等生动素材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广大青年讲述中原铁路红色故事,集体感悟铁路红色基因的强大生命力。


  杨靖宇将军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曾在河南工程学院前身“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习,是河南工程学院的杰出校友。学院将这一红色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学校建成了“青年杨靖宇纪念馆”,同时积极开展弘扬靖宇精神“六个一行动”,即:建成一个“青年杨靖宇纪念馆”并组织参观,观看一场《杨靖宇》红色电影,打造一台青年杨靖宇主题话剧,培养一支“靖宇国旗护卫队”,动态遴选命名一批“靖宇班”,集中表彰一批“靖宇标兵”,以此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育人导向紧密结合起来,把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青年杨靖宇纪念馆”位于河南工程学院校园内,馆内藏有杨靖宇将军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与图片,内容丰富详实。现在,纪念馆不仅是学院学生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也成为了全省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百年党史深远厚重,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时代,相较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那段历史有一定“距离”,因此,大学更要上好历史课、党史课。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一年里,我省高校创新学习形式、打造鲜活课堂的实践还有很多。这样的党史课堂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真正让学生把党史学进心里去。


  (思政处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