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答复

教人复字〔2021〕20号

2021-10-29 10:3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韩流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村教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省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工作,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了系列的安排,开展了大量效果显著的工作。

  一、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坚持优先支持农村地区,2016年,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提出“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其中专门建立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支持农村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十三五期间共投入135亿元。同时,十三五期间设立多个针对农村地区的专项资金。如:投入30.6亿元连续实施普通高中条件改造计划,支持农村地区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投入15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消除城镇大班额,稳步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持续完善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同时还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改造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等等,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也使我省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国培计划”。每年安排“国培计划”经费2亿元左右,重点支持全省53个贫困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年均培训教师10余万人次,培训向紧缺薄弱领域学科倾斜,持续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以“国培计划”为引领,建立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修”五级联动教师培训机制,形成从幼教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区的大培训格局,构建起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同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实施县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计划,建成5所国家级示范校、46所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力推动了县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实施“特岗计划”。实施国家和地方“特岗计划”,每年招聘1.5万名左右的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其中,招聘体音美、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约占招聘总数的23.8%;特岗教师中师范类毕业生的占比达51.7%,在村小、教学点任教的比例达30%,服务期满留任的比例达90.6%。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400名教育硕士生,为农村学校输送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和专业化的骨干教师。创新实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以新乡、濮阳、三门峡、信阳、周口5个市为试点,共遴选683名乡村首席教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实施小教全科培养计划,每年为农村教学点培养小学教育全科教师3000名左右;2020年,全面启动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分“农村学校”、“小教全科”和“特殊教育”三类,招生培养4500人,不断加强乡村教学点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一是持续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两区”对口支教。每年选派2500名城区教师到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开展对口支教工作,帮助受援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是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21年,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豫教人〔2021〕45号),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以转换用人机制和创新用人制度为核心,加大教师统筹管理力度,实行“省级统筹、市级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通过规范创新教职工编制管理,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健全教师管理考核制度,创新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改革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完善教师均衡配置机制,规范教师竞聘管理办法,逐步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完善教师权益保障机制,统筹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实现教师均衡配置。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调研工作,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支持力度,政策、资金向农村教育倾斜,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全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5月24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