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42号建议的答复

教人复字〔2021〕3号

2021-10-29 09:5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冯勇、张晓燕、李涛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资源型城市支持力度 补齐基础教育短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谈到的基础教育资源紧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某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等问题,是我省目前普遍存在的基础教育短板问题。近些年,省教育厅在解决义务教育资源紧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为解决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加强省级统筹,落实市县责任,指导各地以县为单位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大班额情况摸底排查和通报约谈机制,认真落实新建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建设,确保学校建设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保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连续7年下降,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省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的大班数占比3.19%,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数占比0.08%。其中,小学超大班额占比0.08%,大班额占比2.88%。初中超大班额占比0.06%,大班额占比4.12%。我省的做法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20年在教育部做经验交流。

  二是为解决“乡村弱”问题,在加快推进“全面改薄”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要求每个乡镇都要新建、改扩建1—3所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校40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所,新增城镇学校学位320万个。教育部在我省召开了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经验做法。

  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四统一”。

  统一城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2016年重新修订并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豫政办〔2016〕129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开始,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印发《河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豫政 〔2016〕29号)。2016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每生每年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统一城乡不足100人的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并且全覆盖。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豫编办[2016]186号),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特殊教育学校为1:3。对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岗位,纳入当地政府购买服务。所有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开展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成效显著。积极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深入推广“强校带弱校”、“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立了多样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体系,实现了资源的广泛共享。积极组织教学点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和市县提供的优质数字资源,充分发挥中心学校和县镇学校的作用,探索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和资源应用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点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打好控辍保学攻坚战,全方位实施控辍保学的动态监测和联控联保,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育资助力度,优先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多措并举推动了控辍保学任务动态清零,实现了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2020年我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到96%。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做到了“应入尽入”。推动实施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一人一案”、坚持分类施教,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88%,比“十二五”末提高近17个百分点。健全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六是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注重学校建设标准与管理标准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认定首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43所、特色校150所,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到乡村中心学校考核,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建设小而优小而美乡村学校。打造首批14所“乡村温馨校园”案例。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随着我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平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近几年,虽然经过努力加快城镇学校建设,但是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仍显不足,这在一些资源型城市可能会更加突出。二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薄弱。由于我省是穷省办大教育,有些政策落实起来仍然有不少困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薄弱,教师队伍不强,乡村教师待遇低,教学质量不高,办学效益低。你们提到的“资源型城市基础教育普遍存在基础教育投入滞后、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既是我省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短板问题,也具有一定个性特点。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统筹规划,围绕“优质资源均衡”做文章。落细落实国家和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措施,持续解决“城市挤、农村弱”的问题。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抓学校布局均衡,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加强“两类学校(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中小学布局规划机制。坚持抓教师资源均衡,通过合理流动、深化“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有效培养培训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坚持抓特殊群体教育均衡,进一步完善管理,关爱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平等就学。坚持抓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由差异分散向统筹共享转变。

  二是规范管理,围绕“提升办学水平”做文章。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分类制定达标和提升计划,健全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放管结合、应放尽放,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破解师生缺乏参与学校治理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制定政府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和学校管理负面清单,明确政府监管事项范围,改变外部直接干扰过多过频的现象,为学校产生内生动力“松绑”,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做文章。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严格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完善教研机制,建设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创建一批“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实验校。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建设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平台,健全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四是推进共享,围绕“互联网+教育”做文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中小学校数字校园、智慧课堂建设,遴选一批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和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持续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针对您提到的资源型城市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个性化问题。省教育厅将与发改、教育、自然资源、住建、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共同发力,紧密结合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评估规划与实施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及时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在一体推进我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一些资源型地区个性问题、特殊难题的解决,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与落地。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4月27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