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子站 > 新闻办网 > 一线采风 > 各校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施“三大文化”协同育人体系 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发布日期:  2018-06-14 10:53   来源:  教育厅新闻办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通过显性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内在要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深入推进“文化厚校”战略,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下简称“三大文化”)协同育人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三大文化”的宣传、教育、研究和实践,使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和校园环境中,让师生领悟“三大文化”精华、感受“三大文化”魅力、接受“三大文化”洗礼,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立足文化传承,筑牢教学育人阵地,坚定师生文化自信

 

  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主渠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文化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和“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的实施意见等。坚持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在夯实学科知识中增强文化自信,把“三大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扩大课程设置的覆盖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来熏陶人和教化人。学校依托文化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素质教育中心等教学单位,积极构建“三大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必修课中开设《大学美育》《大学语文》,在选修课中开设《诗词鉴赏》《中国茶文化》《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智慧》等“三大文化”系列课程,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

 

  学校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寻求“三大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懂得历史责任感,感受民族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三大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该校举办的古典戏曲改编表演比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把课堂搬上舞台是学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的一次集中教学实践尝试,《赵氏孤儿》《西厢记》《窦娥冤》等经典作品在同学们的演绎下,精彩纷呈,高潮不断,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誉,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戏曲文化,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邀请知名文化学者、典型人物做客学校的“道德讲堂”“财智大讲堂”等,引导师生关注“三大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在刚刚结束的一期知智行大讲堂上,3名大学生士兵讲述了自己参军的经历,分享了对强军梦、中国梦的理解。会计学院学生余涛说:“听完三位大学生士兵的故事,我为生活在强大的中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将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座右铭,以身边榜样为目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以文化人,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增强学校文化底蕴

 

  走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提示牌、宣传栏和文化石等随处可见,增强了“三大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师生置身其中,滋养心灵、温润品行。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学校设立艺术教育中心和素质教育中心,整合美术、音乐、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国学讲座、汉服成人礼、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等,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加强阅读经典以提升人文素养。在财大校园,以校团委的“阅读达人秀”、法学院的“书香法学”、文化传播学院的“悦读经典”读书节等为代表的阅读经典活动达10余个,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学校发挥其地域优势,结合中原地区的革命历史与文化传统,将具有中原特色的革命文化精品适时融入教学之中。学校持续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加深对革命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近几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师生赴焦裕禄纪念园、红旗渠纪念馆等接受革命文化教育,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日前,该校春蕾话剧社改编的红色谍战剧《风声》公演现场又一次人气爆棚,而在此之前,话剧社演出的《绝恋1949》《日出》等剧目场场爆满,吸引了近万人次观看,受到广泛好评和热议,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品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把文化之根和精神之魂深深地印在青年学生的心灵深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在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构建了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精心打造“青马工程”“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法律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开展了“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使师生以更加鲜活的形式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崇学尚学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倡导知行合一,激发实践育人活力,提升文化育人品质

 

  “三大文化”协同育人必须依靠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在文化实践中塑造青年学生文化气质。在每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期间,都有多支实践调研团队围绕“三大文化”主题,深入祖国大地开展寻访体验活动。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薪火传中原”暑期社会实践团、“重走长征路·再学焦裕禄”暑期社会实践团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称号。最近,该校文物河南工作室又在招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这是他们连续四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参与河南文物的文物保护工作,之前,他们先后拍摄了《登封观星台》《嵩阳书院》《商城遗址》等关于文物保护的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

 

  学校鼓励师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科学精神和担当精神的养成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建设,培养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生诚实的科学品质。近日,由樊明教授指导该校本科生合作完成的《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扶贫政策:政府导向或市场导向?》两本专着正式出版。至此,樊明教授已指导本科生合作完成并出版10部专着,合计347万字,本科生作者217人,调研足迹遍布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放调查问卷十余万份。学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经世济民、崇法致公”的优良传统,以文化建设为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科学理论创新、社会文化引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先后与政府、企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地融入到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围绕河南“三大文化”,深入开展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等,积极促进河南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