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子站 > 新闻办网 > 一线采风 > 各校 >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19-04-01 16:20   来源:  教育厅新闻办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该页】

  多年来,河南科技大学基于“以工为主”的学科积淀,紧抓机遇,乘势而为,形成了以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2019年3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这次首批入选的47所高校中,河南科技大学是我省唯一入选高校。

  

  紧抓国家战略机遇,提炼转化转移特色。郑洛新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双区同创”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洛阳市拥有一大批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河南科技大学秉承“以工为主”发展理念,天然形成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军民融合”特色。2013年至2017年5年间,河南科技大学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连续获得6项国家科技奖。

  

  构建高效管理体系,规范转化转移机制。学校设置科技处、社科处、军工研究院等科技管理部门和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协调和管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科技成果筛选和发布,与成果完成人协商确定成果定价与交易方式,代表学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相关合同及办理相关手续,负责全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资金的管理、核算后的分配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审批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和转化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有效防范和控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学校各二级学院和研究机构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小组,负责日常的成果筛选、宣传、洽谈等工作,从而构建了学校、部门、二级机构三级管理体系。

  

  完善制度保障建设,激发转化转移动力。学校制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立项论证、合同审签、过程监督和结题验收等程序和经费使用权益,明确产学研合作中形成的科技成果产权分配,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和“三权”改革,突出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所有权份额,激励成果持有人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制定校内绩效津贴分配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工资绩效方面进行激励,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修定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和评审条件,强化创新创业成果及其社会贡献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的权重;任职资格条件方面突出科研开发服务为主型教师的评审条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将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等同于纵向项目作为业绩条件参评,取消发明专利的业绩条件,修改为转化了的发明专利作为业绩条件,进一步激励一线教师不仅重视产生成果,更要重视成果的转化落地。

  

  搭建“三平台一体系”,提升转化转移水平。搭建技术转移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学校科技人员和创新创业企业线上合作交流。搭建创新资源精准对接平台,强化学校与政府、企业的创新资源精准对接。搭建技术转移配套服务平台,广泛联系投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为学校科研人员及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及转让、创新政策咨询等配套服务。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转化服务体系和配套制度,有力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育引进和所需的基础学科、变革性技术研发及中试产业化建设。

  

  利用资源集聚优势,提高转化转移能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六大国家级战略相继落地河南、惠及洛阳,洛阳正在积极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材料等产业,为学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汇聚了大量资源,带来了新的机遇。河南科技大学将纵、横向项目结题与项目验收、专利申请、成果评价、报奖、转移转化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从原始创新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产学研无缝连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分别与临海市人民政府、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签订多项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框架协议,长期与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发挥各自在科技成果、企业市场方面的优势,建立人才交流互聘机制,加强科技项目攻关、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学校依托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有色金属共性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紧密结合地方和行业需求,汇聚资源,攻克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以共性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研制及生产体系,为行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和贡献。

  

  (河南科技大学 于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