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始终秉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行业进步,着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地。河南大学坐落在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长期以来,全校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学细照笃行”的谆谆教诲,坚定做新时代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坚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一流”大学建设始终,让焦裕禄精神在立德树人、办学治校中持续汇聚正能量、发挥大作用。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立育人之德,树有德之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河南大学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积极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老师。学好用好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学习焦裕禄精神,不负教育育人使命”等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讲好“河大故事”,展现“河大精神”,强化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和职业自觉。2019年,河南大学与开封市委共建焦裕禄干部学院,成立焦裕禄精神研究院,举办“焦裕禄精神论坛”,不断深化对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河南大学秉持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聚焦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以德为先、以生为本。注重党史学习教育,把百年党史中所蕴含的系列伟大精神纳入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帮助青年学子从百年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伟力。通过建设焦裕禄精神思政课、品牌课等各种有效的方式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帮助学生传承和形成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引导青年学子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能量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南大学全力振兴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十三五”期间,河南大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56项;获省部级项目460余项;出版著作1000余部,发表论文74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CSSCI源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0余项,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承担横向科研项目近500项,累积经费2亿多元;举办学术讲座1800余场次,举办学术会议近400场次,形成“黄河学论坛”“两宋论坛”“冯友兰讲座”等一批学术交流品牌。学校重视智库建设,培育中原发展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等一批特色新型智库,推出“黄河发展报告”“河南省区域发展系列发展报告”“中原经济区系列发展报告”等智库成果。“十三五”其间,学校当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原发展研究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等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成为河南省入选智库机构最多的高校;获批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委共建特色研究基地;高等人文研究院入选中国高校高研院联盟成员单位;成立“生物考古实验室””等一批交叉性研究平台,形成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研究机构为主体,院系虚体研究机构为补充的创新平台体系。
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勇于担当敢作为,为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河南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出一批重要成果。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抓住机遇,勇挑重担,出台《关于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意见》;与中国历史研究院共同组建黄河文化研究院;与省文旅厅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建黄河文化智库,参与“黄河国家实验室”建设;承担马工程、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各级课题100余项,出版《新中国70年的黄河综合治理》《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等著作50余部,设立黄河文明研究专项课题75项,投入专项经费1500余万元;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系列学术研讨会;深度参与国家发改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论证;提交的“关于高质量管护水土资源 促进黄河滩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李克强总理批示。
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和地方重要工作开新局,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校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与省农行共建“乡村振兴金融研究院”,围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问题,进行了“百县千村调查”活动,并承担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工作,荣获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承办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高级研修班。组织 编写了《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报告》等系列年度出版物,创办了“中原发展研究创新奖暨中原发展青年论坛”学术品牌。
围绕“建设文化强省 构筑文明高地”增底色。河南大学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对河南省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弘扬。学校获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豫剧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基地”,成立“李树建戏曲工作坊”,举办河南省“戏曲演员声腔研修”人才培养班,编排的大型民族音乐剧《香玉号》在京演出获好评;成立武术学院和中原武术研究院,连续举办五届“河大杯”武术锦标赛;为传承汉字文化,学校牵头成立了“甲骨文与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倡议和指导中国文字博物馆、许慎文化园建设;为推进河南语言资源保护,学校全程参与和指导河南省语言资源的调查保护工作;与开封市联合成立宋文化研究院,系统开展宋文化研究;策划出版“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将河南文化资源全球推介;与地方中医院共建“河南大学中医药研究院”,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根据“最美教师”李芳事迹创作的多媒体剧诗《星空》走进教育部汇报演出获好评;普及黄河文化,组织编写《黄河文化》中小学读本。
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定信念守追求,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加强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学校根植传统,守正创新,提出创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黄河学”交叉学科目标,连续举办12届“黄河学”高层论坛,自设“黄河学”交叉学科博士点获教育部备案,开设“黄河学”公选课,成立“黄河学”实验班,《黄河学》获河南省视频精品公开课,自建“黄河学”特色数据库。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研究,连续举办3届“夏文化”暑期研讨班;提出“开封学”的学科概念,积极参与推动“中原学”和“新宋学”建设。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正在加速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的学科体系。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学校运用微信、微博、B站、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传播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论文、进专著、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学校新创办《人文》学术辑刊,筹建《黄河文明研究》学术辑刊。立足学校研究特色,着力打造研究信息发布平台。
五、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转变作风善谋划,为学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强保障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不断增强转作风重实干的自觉性,勇于变革创新。学校牢固树立一流意识,坚持做到用规划来统筹,用制度去约束,用考评来促动,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坚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坚持国际视野、深化合作,切实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出台《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10多个文科科研管理文件;启动科研育人促进计划,打造科研项目育人、科研机构育人、科研成果育人三大平台。举办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班,设立科研基金本科生创新项目,开设通识课程,举办第二课堂,不断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河南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