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

2021-10-15 15:3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今年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份,教育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我省成为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省份之一。省委工作会议提出锚定“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第一大战略强力推动,强调加快建设“技能河南”。


  职教大省何处发力?技能人才怎样培养?社会偏见如何破除?《河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我省培养高素质“能工巧匠”的突围路径。


第一篇


14399778371775462


职教开辟新出路——建设技能河南 遇见更好未来


  2015年,刚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任职时,李桂贞发现,学校校园一到假期就变得“静悄悄”,很少能看到学生的身影。


  这几年,情况悄然发生改变。假期里,校园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技能大赛复赛的,忙着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李桂贞笑着说:“一点假期的感觉都没有!”


  升学“出口”带动“入口”


  忙而充实,成为越来越多职教学生的校园生活主题。2019年,随着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职教20条、“1+X”证书政策、高职“扩招”、社会“扩训”,让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打量这一教育体系。


  一个细微的变化不断显现——职业院校的生源正在得到逐步优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桂贞透露了一个数据:近两年,学校30%以上的学生,高考分数在本科线以上。而在几年前,这一比例还不足10%。


  另外一组数据,更让人对职业教育刮目相看:2020年职业教育专科就业率达到了84.23%,这个数字比普通本科的就业率高出6.45个百分点。


  高就业率是吸引优质生源的底气和资本。“除了高分考生外,我们的中职生源也很优质,很多报考的学生都拿过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大奖。”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院长任枫轩说,今年学校的单招考试计划招生1000人,结果吸引5000多名学生报名。


  升学,这是目前中职毕业生的主流选择。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校长李京辉介绍,学校每年会有80%的中职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升学途径也日益多样,包括对口升学、高职单招、五年一贯制、“3+2”、出国留学等,但中职升入本科的竞争依旧相当激烈,录取率偏低。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稳步发展职教本科,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拓宽升学渠道。”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助于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缓解中职学校招不满、“吃不饱”、流失率高难题,弥补我省在产业转型中面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极度匮乏的现实短板。


  办学对路拓宽出路


  今年5月,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中,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杨宁波荣获一等奖。该校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东辉说,这项大奖分量不小,是今年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拿到的第一个一等奖,相当于“首金”!


  凭借这块“金牌”,目前还是大二学生的杨宁波,已经早早地被企业“盯上”,学校也有意让其毕业后留校任教。而在7年前,杨宁波还是一个初中辍学生。


  吃“香”受宠的技能人才是如何炼成的?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李桂贞介绍,随着招生生源的多元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精准施教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自2016年起,学校借助学院智慧校园平台,搜集挖掘在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多维度信息20多万条,搭建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大数据仓库和人职匹配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建立了高职学生综合画像系统,为分类培养、精准施教提供数据支撑。


  走进另外一所中职学校——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能明显感受与普通高中的不同。普通高中的校园是书声琅琅,这里看到的却是拿锤子、敲键盘、接线头的场景。


  校长李京辉告诉记者,这里不拼数理化,比的是技能和创意,学生的职业目标也更清楚。新生入学第一天,学校开着大巴车,先把学生拉到各个企业参观学习。“制冷专业的到格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到新开普,旅游管理专业的去酒店,目的就是让学生先有个职业认知。”


  这样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更注重职业技能,也更有出路。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赵孟苛,升学路上“过关斩将”,今年考研也成功上岸;毕业后选择创业的王猛,在“商海”闯荡几年后,成长为年盈利千万的公司董事长,每年还会来母校招聘一批学生。


  走在校园里,记者还发现了另外一个亮点,学校的展板、微型图书室、文化长廊都是由本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完成。李京辉自豪地说:“我们的校园我们建,这可为学校省下不少费用哩!”


  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职教学生的出路一样宽广!


第二篇


5948396475376197


职教人才“变形记” ——建设技能河南 遇见更好未来


  职教生的出路有很多,升学、就业、创业,路路皆通。但从一名在校生,真正成长为“能工巧匠”、企业精英、创业先锋,却并非易事,需要经历重重磨炼,更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养。


  蜕变背后,有哪些艰难抉择?又有多少培养经验?从几个职教生的成长故事中,或可窥见一斑。


  本科生“回炉”学技术


  2020年,在郑州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了两年的安梦怡,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辞职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成了一名高职生。


  安梦怡曾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回炉”,主要是因为原来的工作不太理想。本科时,她学的网络新媒体专业,但从事这一行业后,才发现和自己的期待有很大差距。


  “供需不匹配”长期困扰大学生就业市场。一边是企业发愁“用工荒”,一边是求职者喊着“就业难”。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效打破了这一就业困局。


  “回炉”重造,安梦怡进入了学校的创新实验班,选了一个心仪专业——动车组检修技术。“简单说,就是给高铁动车组检查、‘看病’。”该校教务处处长李福胜介绍,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很吃香。


  “回炉”后如何培养?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安梦怡体验到了和原来本科院校完全不同的校园生活:每天早上40分钟早操,晚上一小时40分钟晚自习,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经常要去检修库、实训室里上手操练。


  经过一年学习,她已经从一名“技术小白”变成了“技术能手”。“以前坐高铁,感觉就是快、方便而已。”安梦怡笑着说,现在一上车,她首先关注这辆车是什么型号、由哪个厂家生产、最高时速是多少,就连餐车、司机室、配电箱分布在几号车厢,她也门清儿。


  “铁三代”追逐工匠梦


  与安梦怡的“回炉”重造不同,李沂龙从一开始就奔着这所职业院校而来。高考那年,他的分数超二本线80多分,但却主动放弃了报考本科院校,只填了一个志愿,为的就是圆自己的铁路工匠梦。


  “我属于‘铁三代’,爷爷、姥姥、父母都是铁路职工,家就在铁道边,从小是听着轰隆隆的火车响声长大的,特别想有一天能到火车头里看个究竟。”李沂龙说,如今他在学校不仅能看到火车头,就连高铁都开到了校园里。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许琰介绍,为了让学生在校就能真实体验将来的实际工作场景,去年,学校投资1100多万元,建立了国内高校首个以“复兴号”高铁为原型的实训中心,具备动车组驾驶、运用、检修、乘务实习等功能,学生在这里上课就跟将来上班一样。


  和李沂龙一样,申亚鑫、段焱文也都是“铁三代”,当年也都是高分考生,之所以放着本科不读而选择读专科,除了受家庭环境熏陶怀有铁路情结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校教学质量及就业前景的肯定。


  李福胜介绍,对于高分考生和基础较好的本科生,学校为他们专门成立了创新实验班,每3-5人配备1名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担任导师,制订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从组班到毕业,全程学业指导。在人才培养上,实行弹性学制,取得相应学分即可毕业。


  去年从该校毕业的代峥,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机务段工作。据他介绍,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公司给出的薪资高、待遇好。这也让李沂龙们更加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1万步”走出创业路


  每年暑假,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都会组织开展一场创业训练营活动,把创业精英班的学生拉到山里,封闭10天,参加各种创业者素质能力培训。


  “早上7点吃饭前,必须要走够1万步。”参加今年创业培训活动的大三学生任志远说,这是训练营的一条“铁律”。


  该校创业学院院长张琳解释,之所以让学员每天早起一万步,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毅力。“创业艰辛,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健康的身体,如何成功?”


  为帮助学员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抗挫能力,创业培训还引入了企业体验式内训模式,包括高空断桥、信任背摔、雷区取水、穿越火线等。


  2020届毕业生张文博也曾是创业训练营学员,如今他已经成了创业达人。


  在校期间,张文博系统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专项训练。大一下半学期,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成立了小文鲜生创业团队,拿到了5000元创业开业补贴并成功入驻学校创客空间。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张文博的公司年营业额达1000多万元。


  职教生“变形”背后,折射出我省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长足发展。学有所教、教有所成,职教生也能人人成才、个个出彩。


第三篇


8719589435160964

  

让技能人才吃香受宠——建设技能河南 遇见更好未来


  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环境和基础,关系到技能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抱有偏见,“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根深蒂固,“宁读差高中,也不上职校”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职业教育的专题调查显示,只有66.7%的受访家长表示能够接受孩子进入职业教育。


  偏颇的社会观念,随之传导给了职教生。在另外一份关于职教生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中,超6成学生不愿当“蓝领”,选择“逃离”工厂。


  越来越多“大国工匠”呼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回归技术类岗位,为制造强国的发展提供青年力量。而除此之外,摘掉有色眼镜、换一种眼光打量职业教育何尝不重要?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也亟需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


  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


  “快看,我从地里刨出了一颗花生。”10月11日,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农科院”里,正忙着给土地松土的四年级学生董文正,冲着同学兴奋地喊道。


  这是一堂开在田间地头的劳动课。为了上好劳动课,学校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了一块种植养殖基地,取名“附小少年农科院”。在任课老师尉汉飞的指挥下,孩子们每人手里一把小锄头,卖力地劳作。“假期前,收获了一茬花生,孩子们刚拔了秧,现在到了松土的时候,接下来要种萝卜和白菜。”尉汉飞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劳动课从去年9月份开设,每周一节课。课堂上,老师会讲二十四节气及农事相关的知识,也会带着孩子们到“农科院”种植蔬菜、瓜果,喂养小动物。


  “我们种过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孩子们在这里要学会松土、播种、浇水、锄草等,还要日常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尉汉飞说,老师偶尔也会遇到种植难题,这时候,学校的门卫许师傅就会来客串一回“老师”:“老家是农村的,论种地,咱在行!”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崇尚技能、热爱劳动的“种子”越早播撒,就能越早在孩子心底扎根。


  今年6月,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小学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


  劳动课的开设成效显著。“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原来种土豆还要切片、泡水、晾干,种辣椒还要松土,山羊原来还会打喷嚏,孔雀只有开心的时候才会开屏……”学生张语涵说,她比以前更爱劳动了,在家里会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


  职业体验向社会开放


  很多人对职业教育覆盖面的认知,还停留在电焊工、修车师傅、厨师等传统岗位,殊不知视觉艺术师、影视后期制作师、插花培训师、灯光照明设计师这些透着“诗与远方”的职业,已经占据了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


  偏见往往源于未知。因此,推进职业体验教育很有必要。为了打破校园“围墙”,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探索出了线场教学模式,让师生走出校园舒适区,让社会近距离感受、全方位体验职业教育。


  “去年9月,我们把课堂搬到了企业,将设计学院建在了设计业态丰富的华丰灯饰界。”该校设计学院院长刘语介绍,这是个集设计、销售、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性、多业态产业集聚区,学生在这里可以“吃、住、学、练、创”,在真实的设计场境中边学习边工作。


  10月1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的华丰灯饰界产业园区,有的学生正在听企业导师讲解智能家居运用,有的在公司里参与房屋装饰设计。刘语介绍,产业园区内有共700多名设计类专业学生,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培养。同时,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该校设计学院还面向周边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培训,让企业技能人才走出车间、传播技能,让职校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今年,我们计划面向社会开展培训3200人次,目前已完成1200人次的培训。”设计学院培训部负责人郭章宪介绍,培训科目包括全媒体运营和灯光照明设计等,不少人通过参加培训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知、体验,同时也学到新技能。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职业体验教育,建设100个向社会开放的省级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基地。”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职业意识及通用技术技能教育,有助于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未来可期。厚植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工匠之花”必将竞相绽放!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