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多措并举答好“最大的民生”答卷

2021-09-15 10:23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信阳师范学院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办学之基、发展之要,着力构建“三项教育”“三项对接”“三项帮扶”工作模式,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答好“最大的民生”这张答卷。


  一、强化“三项教育”,夯实思想引领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三支一扶、选调生、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招募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层建功立业。近年来,学校强化国防观念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被省军区、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高校征兵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强化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讲座、咨询、培训、实践等环节融会贯通,聚焦每个阶段学生发展需求,“全程量体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认真做好低年级学生和重点群体就业意向摸底和调研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分层次精准指导。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校友大讲堂”“创客沙龙”等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聘请校友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创业指导。利用众创空间为学生创业提供培训、综合孵化、融资洽谈等服务和指导,利用“微创空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和创新实践。


  二、强化“三项对接”,拓展就业渠道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制定就业渠道拓展方案和路线,积极扩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就业市场,服务学生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就业。先后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程网旅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就业合作关系,拓宽就业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


  主动对接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升就业竞争力。建立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以专题培训讲座为补充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紧紧围绕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等三个层次的能力培养,科学设置课内、课外、校外等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实现了人才培养的“三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普遍得到提高。


  主动对接大别山老区振兴计划,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开辟就业渠道。学校牵头成立由河南、湖北、安徽3省共21所高校组成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整合大别山老区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协同融通、区域联合联动的发展机制和区域就业创业联动发展模式,适应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先后与中煤第七十二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宝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形成了区域内人才培养和输出的协作共赢局面。


  三、强化“三项帮扶”,提升服务水平


  一对一”帮扶。为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建立档案。精确掌握毕业生中每一名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立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业情况、就业创业意向、就业进展情况、帮扶措施等内容的工作台账,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更新完善台账信息。对每名帮扶对象发放帮扶联系卡,记载帮扶责任人、联系电话、帮扶政策及帮扶措施,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一生一卡”。


  “点对点”帮扶。充分利用就业网、手机短信、就业APP、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和新媒体,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向帮扶对象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离校未就业帮扶对象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建立帮扶对象就业信息数据库,准确统计更新帮扶对象就业意向及就业信息等相关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帮扶数据。


  “面对面”帮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帮扶对象所学专业等实际,引导特殊群体毕业生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边疆、基层就业创业。连续五年邀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校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与新疆阿克苏地区共建就业基地,为帮扶对象开辟就业新渠道。近年来,连续多次举办特殊群体专场招聘会,提高就业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想方设法为帮扶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开发优质就业岗位,优先并重点推荐帮扶对象就业;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协助帮扶对象实现高质量就业。


(信阳师范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