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2021-06-09 17:3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鹤壁市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以改革增动力、激活力,围绕补短板、提质量、扬优势,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聚焦优化效能,打造高品质学校


  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出台了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手拉手”等指导意见,推进“老校+新校”“强校+弱校”及“教育联盟”“教育集团”等办学模式改革,通过统一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共建、畅通教师交流、共享教学资源、融通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目前,全市共成立教育集团22个,结对帮扶学校119对。同时,支持鼓励各县区进行探索创新。例如淇滨区按照“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捆绑式考核”的思路,采取“总校+分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


  推进教育治理体制改革。严格招生管理,实行义务教育招生网上报名、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分配生比例不低于50%;推进依法治教,与公检法司部门联动,全市所有学校均配齐法治副校长和校外法治辅导员,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4所学校获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4所学校获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改革。按照“属地管理、学校为主、自愿参加、公益惠民、稳妥推进”的原则,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开展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56所学校3.7万余名学生进行了试点,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2020年,鹤壁市教体局联合市委改革办等六部门出台《鹤壁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二、聚焦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学生


  深化思政课改革。配足配齐思政课教师,并开展全员线上培训,成立思政课教研指导委员会,开展教学展示、精品项目评选等活动。围绕淇河文化等主题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疫情期间,开展了“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把战“疫”变课堂,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理解责任,鹤壁市微队课《中国速度背后的秘密》等被评为省红领巾名师微队课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行课堂教学“新常态、大视导”改革,推广“高效阅读”“三个设计”等教学模式改革,全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本上线人数、高分考生数量连年递增。


  深化劳动实践改革。开发实践课程32种,开发“红色经典”“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三大主题十条精品研学路线,2020年组织69所学校2万余名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103期,创建省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家、市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1家。


  三、聚焦配强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


  加强教师配备管理。联合鹤壁市编制部门进一步加大编制统筹使用力度,完善各县区教职工编制核定,建立了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以来共调整编制878人次,激发了县区及时补充教师的主动性;建立了教师常态化补充机制,两年来全市补充教师1500余人,其中,招聘农村教师630余名,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推进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两年来共交流校长、教师1200余人,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提升教师待遇水平。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地方教龄津贴等政策,将教师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提高5%—8%,在省定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教师培训培养。成立市教育培训中心,推动国家、省、市、县、校教师培训5级联动,2020年,选派250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级投入440余万元用于思政、骨干教师等七大类1.17万余人培训,全市全年共培训教师2.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6.5倍,220余名教师获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第一课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首项制度规范,作为各类培训、学习的首要内容,坚持正面引导和严肃处理并重,在全系统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并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资格注册、评优评先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全市教风校风明显改善。


  (鹤壁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