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生也能读本科、成“大才” 看职教大省如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发布时间: 2021-04-26 14:1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一组数据对比令人深思,我省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而在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河南却仅居全国第五。


  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含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职业教育?河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院校、访师生、探路径。


  有“差别”并非有“高低”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河南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后实施了两期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共有职业院校512所,其中本科职业院校1所,高职学校94所,中职学校417所,在校生268.38万人,年均完成各类职业培训300万人次,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为我省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打下深基。


  这组数据表明,我省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上有着显著优势,担得起“职教大省”的称谓。但在“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1)”中,我省综合竞争力指数却位居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之后。这说明,我省职业教育虽然“体格”壮,但“体能”还有提升空间。如何把规模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厚“能工巧匠”成长的土壤,成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命题。


  首先要从观念上“破冰”。过去,在看待职业教育上,不少人心存偏见,经常把职业教育看作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认为其“低人一等”。家长圈里,甚至流传着“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说法。


  职业教育不该是“无奈的选择”。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表述,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有技能”亦可“有学历”


  位于周口的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我省唯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在企业眼中,这里是培养“能工巧匠”的“加工厂”,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能工巧匠”是如何炼成的?4月23日,记者来到了这所“特殊”的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内,20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何滨洪手拿遥控器,练习操纵机械臂。抓取、码放、喷涂……随着机械臂不停地“腾挪转移”,一项课堂作业很快完成。


  何滨洪说,自己从小就对机械特别感兴趣,梦想是当一名大工匠。高考那年,奔着专业兴趣,他报考了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坦白说,刚开始选择这所学校时,心里很没底儿,毕竟是所职业院校,担心社会不太认可。”但很快他就释然了,因为在这里不仅能学到职业技能,还可以拿到本科学历,这也让他在以后的就业市场上更有优势。


  “未来的‘能工巧匠’,仅有职业技术技能还不够,还应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吃香。”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许德宽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普融通。所谓职普融通,通俗地说,就是职业教育也可以拿本科学历。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改革举措,是因为如今在社会上求职,偏重学历的现象依旧存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就是要解决“有技能没学历”这样一个痛点。


  “好就业”更得“就好业”


  每到毕业季,职业院校的高就业率总是让人振奋。但数据好看的背后,与之并不匹配的就业质量也一直困扰职业教育发展。


  问题的症结出在办学方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上:院校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了解,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往往“慢半拍”;用人单位对院校人才的培养参与度不够,只想着毕业时去挖人,往往不够“般配”。


  当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待从“好就业”转向“就好业”时,意味着对职教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说现在的站务员,不只是组织乘客上下车这么简单,还要掌握智能设备使用及维修等各种技能。”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李福胜说。


  素质过硬,饭碗才稳。培养更多“能工巧匠”,要把牢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让学生身怀多技;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把“病房”搬进校园,建起“模拟病房”,为解决“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职业教育实训难题带来了新思路。


  一项项改革探索,一件件成果落地。可以预见,随着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人认可职业教育、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也将涌现更多能工巧匠。


  短评


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冯军福


  当前,“十四五”开局起步,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特别是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征程中,迫切需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让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关键在做好“三通”:“想通”,从过去的“低人一等”,到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贯通”,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打造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水平专业;“融通”,着眼于职业教育中的瓶颈问题,推进“职普融通”,打破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技术与学历并重不再是梦。


  想通、贯通、融通,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职业教育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冯军福 史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