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37年

发布时间: 2021-04-14 16:02:24.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37年

河南省战时工作促进团在信阳柳林留影


  1937年4月,中共北方局决定成立河南省工作委员会,刘子久任书记。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决定重建河南省委。9月上旬,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书记朱理治。9月12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的抗日刊物《风雨》周刊创刊,王阑西、嵇文甫、姚雪垠、范文澜等先后任主编。1937年底,全省共产党员从百余人发展至千余人。


  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共河南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河南省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简称战教团)成立。战教团以开封爱国青年与平津流亡学生为主,他们奔走呐喊,迅速掀起了河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7年11月初,中共河南省委举办抗敌训练班,旨在培训抗日救亡活动的骨干力量。中共河南省委派豫南特委统战部长刘子厚以中共党员和八路军代表的公开身份,到训练班讲授《游击战术》和《抗日十大纲领》。12月中旬,开封不断遭受敌机轰炸,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停办训练班,将一部分学员送往延安,一部分学员组成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农村服务团,由嵇文甫任团长,留在开封做统战工作;范文澜任副团长,率领服务团开展宣传活动。河南省委派刘子厚随团指导工作,并成立了服务团中的党总支,冯纪新任书记。


  1937年12月下旬,抗敌工作训练班农村服务团从开封出发,途经朱仙镇、尉氏、鄢陵,于1938年元旦前后到达许昌。范文澜、刘子厚等在许昌组织开办了为期两周的第二期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并从延安请来一位老红军讲授游击战术,共培训青年学生200余人。训练班结束后,一部分学员到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工作,一部分学员奔赴延安,还有一部分学员参加了服务团。1938年1月下旬,服务团离开许昌到达舞阳县,深入城镇乡村开展救亡工作,协助舞阳青年救国协会开展活动。舞阳县很快变成河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受到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的表扬。


  1938年3月,国民党河南省当局强迫服务团改名为“河南省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简称战教团)。虽然名称改变了,但这个救亡团体仍然是在我党的领导下坚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不久,国民党舞阳县当局伙同当地国民党驻军再次向战教团发难,他们派人通知范文澜,要战教团限期离境。范文澜对来人说:“我们应该有在中国土地上做救亡工作的自由,舞阳县难道不是中国土地吗?我决计不走,我决心到舞阳县监狱里找中国土地去!” 国民党舞阳县当局企图用设宴、送礼的办法把战教团赶出舞阳县境。在宴会上,范文澜悲愤交加、挥泪怒斥顽固分子破坏抗日救亡的罪恶行径,他气愤地摔碎了酒瓶和酒杯,战教团团员们也掀翻了桌子,他们高呼“抗日无罪!”“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1938年4月,战教团被迫离开舞阳南下信阳。范文澜、刘子厚被省委派往遂平县开办抗敌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大部分学员来到竹沟留守处参加新四军。5月,战教团深入信阳、罗山等县山区,走村串户,采取各种形式发动群众,配合中共豫东南特委,组织妇救会、青救会、农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为了做好豫东南沦陷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战教团在信阳举办了游击战术训练班,省委派老红军廖碧忱为训练班作战术指导,为豫东南培养了一批敌后游击战的骨干。6月,范文澜从战教团带走30余名青年到竹沟工作。战教团还成立了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豫南分团,在分团长王良的率领下,在罗山、固始和息县等地开展宣传救亡活动,于1938年底回到竹沟。


  1938年9月16日,日军攻占了商城,党组织指示战教团中的冯纪新、段远钟等10余人留在当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其余人员转移。10月初,战教团得到河南省委指示,经邓县(今邓州市)回到南阳。11月,省委指示战教团开赴信阳邢集,加入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信阳挺进队,这支抗日武装以后编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至此,战教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战教团是中共河南省委直接领导的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文化宣传团体,它的组织规模大、活动区域广、坚持时间长,在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开展统战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中原大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