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聚力实施“1335”工程 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鹤壁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聚力实施“1335”工程,强措施、促改革、提质量,全力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1”即编制好教育“十四五”规划。立足鹤壁实际,定位全省一流,突出预见性、超前性和针对性,加强与国家和省教育规划及全市国土空间、城市发展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规划的衔接,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
“3”即抓实党的建设、立德树人、疫情防控“三个根本”。一是举好旗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全系统实施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及“巡听”制度,开展百年献礼行动和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统筹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深化党建示范校创建,建成一批具有教体特色的党建品牌。实施“清风校园、清正教风”工程,在局属单位、学校全面铺开巡察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二是把好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组建“红烛先锋”宣讲团,开展“党旗引领·育人使命”主题大讲堂和“红旗先锋岗”评选,探索建立每周“第一课堂”制度,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制定实施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3年行动计划,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创新,依托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市县两级校外活动中心、农村少年宫建设劳动实践教育网,组织3万余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三是筑好防线,审慎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市、县、校、年级、班级”五级责任体系,细化防控应急预案和开学预案,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网上教学和有序开学的准备,继续实行上下学、就餐、课间活动等错峰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晚检、请销假及因病缺课登记跟踪等制度,重点加强冷链食品、物流快递、后勤供应等“物传人”风险防控,确保开学安全有序。
“3”即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教育信息化品牌发展“三个突破”。一是建好路径,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实现突破。出台《鹤壁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办法》,做好50所配套幼儿园移交和管理工作,落实好公办园生均拨款、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政策,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实施好一批中小学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等,通过项目建设、资源扩容、集团化办学等,均衡优质资源配置,启动1—2个县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深化评价改革,设立教育质量奖,形成重质量,重素养的育人导向;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提前招生等“掐尖”违规招生行为,持续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二是促好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实现突破。开展实习管理专项治理,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加强现代农艺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建设;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产教对话活动,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格局;推进职教管理改革,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三是开好新局,推动教育信息化品牌发展实现突破。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开展互动式、直播式、录播式、研讨式、观摩式等多样化教学应用,形成“三个课堂”特色模式。启动教育信息化2.0示范县区和示范学校创建,全面建成全市教育城域网和“互联网+教育”智慧平台。
“5”即筑牢队伍建设、脱贫攻坚、校园安全、教育督导、经费投入“五项保障”。一是管好队伍,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教师评价标准”,建立师德失范警示制、教学述评制,形成潜心育人的教师评价导向;加大编制调整力度,建立常态化教师补充机制;发挥名师领航作用,制定“名师管理意见”,研制名师任务清单,推行名师淘汰制;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选派优秀中青年校长到上海等地跟岗锻炼,有计划培养一批治校有方的名校长。二是兜好底线,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紧盯控辍保学,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抓好建档立卡户“两后生”及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三是守好阵地,确保全市教体系统安全稳定。实施校园安防提升工程,建成全市校园双重预防体系,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四是用好利器,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完善学校督导的政策和标准,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通过经常性督导、应急性督导等多种督导方式,督促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强督学的聘用与管理,提升督学队伍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抓好教育督导的“最后一公里”;统筹规划教育评估监测工作,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和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五是抓好支撑,强化经费投入保障。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两个只增不减”;制定规范,明确学校经费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等的比例,建立第三方审计制度,形成教育经费使用有效机制;完善支出责任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鹤壁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