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美育在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学校美育工作,努力提高全省大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建章立制为基础,夯实学校美育工作的基石。
为推进我省学校美育工作,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根据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2016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年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明确提出“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教学体系,开齐开足美育课,广泛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中小学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学校美育课程开设与课时安排、师资力量配备与培训、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等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2018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单列500万专项美育经费,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美育工作和活动。规章制度的完善及专项经费的保障,是做好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行动,更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以美育课程为抓手,促进学校美育工作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省中小学能够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大部分城市学校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及要求开足、开齐美术课程。其中小学阶段1-4年级每周开设两节、5-6年级每周开设1节的音乐、美术课时。初中阶段学校基本能保证在7、8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音乐、美术课时。高中阶段学校基本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规定的课时量,修完6个学分。
三、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提高广大学生审美素养。
十三五期间,按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立足河南实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我省每三年举办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已分别连续举办6届。学生合唱节、舞蹈节、管乐节、戏剧节等已形成常规化美育活动。这些制度化的活动,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普及,构建了省、市、县、校四级活动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美育活动,提升美育素养。其中仅在省级活动的平台上,有数十万名师生完成了展示和交流,更有上千名师生在各级各类国家级艺术交流活动中,充分展示风采。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省入选作品数量分别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均创下历史最好成绩。现有57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中小学)、2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高校);建成11个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打造400余所中小学美育特色“一校一品”示范校。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800余场,“戏曲进校园”演出4000余场。
四、依托美育师资补充与培训,抓住提高美育质量的“牛鼻子”。
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有中小学美育教师近6万名。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特岗计划等手段大幅度增补音乐、美术教师,生师比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美育教师比例,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国培、省培、专项培训等对在岗在职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通过音美名师送教工程对县以下美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2016年至2019年,河南美育教师参与国培、省培3000余人次;美育专项培训2000余人次;通过美育名师送教工程,共培训5000余人次。这些培训,对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美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体卫艺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