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促公平 谋发展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 2021-01-14 14:37 【浏览字号: 来源: 教育厅新闻办

  信阳市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目标,着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师资水平,不断规范学校管理,全市义务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建章立制促均衡


  长期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本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市党代会、人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全市教育大会,都明确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县区相继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县处级领导定点联系义务教育学校,定期视察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聘请122名学有专长的专家队伍担任市督学,按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相关标准,多次组织督导组进县区,对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工作进行全面督查评估,针对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督导、专项督导和过程督导相结合,跟踪问效,督促整改。


  二、改善条件促均衡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2017年至2020年,投入资金7.8亿元,实施项目学校1193所,建设面积4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7.17万平方米;扎实做好“全面改薄”工作。5年规划建设面积75万平方米,设备购置金额3.1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5年规划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7年至2019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81所,投入资金近7.44亿元,新增校舍面积27.6381万平方米。实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制定“城镇扩容”五年规划(2014年至2018年),全市共完成241个,完成投资21.9亿元,新增校舍面积102.6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4.90万个。


  信阳市各县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全办打造三通两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本实现;通过腾、挤、建等方式完善功能室建设,采购安装了一大批图书和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2017-2019年,各县区共投入资金84.3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建设,新建学校83所,2017-2020年,改扩建学校2748所,新增学位16.47万个,新增校舍面积1522437.5平方米,新增运动场144.21万平方米,新增功能室4084间,新增图书618.8万册,新增计算机7.24万台,有力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


  三、推进改革促均衡


  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强校+”战略,开启了“强校+新校”“强校+民校”“强校+弱校”办学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强校带动、名校整合等形式。盘活教育资源存量,均衡配置师资,提升薄弱学校和乡村教育质量,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学校九中、浉河中学、三小、十三小、胜利路学校均建立了分校,充分发挥名校、强校教育教学质量作用,带动薄弱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缩小校校之间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各县区也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强带弱,一体化发展。依托城区优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强校带弱校”帮扶活动,推进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课改工作,加强优质教育学校和薄弱学校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加强师资促发展


  2013年以来,信阳市公开招聘教师15976人,政府购岗教师4741人,招录特岗教师10080人,重点补充到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增强了农村学校活力。严格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淮滨、新县、商城、固始、光山)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9年1月1日起,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由“135”提高到“258”标准,其他非集中连片特困县财政也多方筹措资金,提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体现了越往基层、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待遇越高的导向。2019年7月1日起,信阳市根据全省教育大会和省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一补两贴”政策,2019年,在市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发放“一补两贴”资金2.8亿元,2020年,已发放3.54亿元,乡村教师平均每月可提高565元,较城市教师每月可多领取453元,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大力实施“两房”建设,2017年至今投入资金2.1亿元,建设教师周转房2937套;多县区设立了县区长教育教学质量奖,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教师。光山县设立关爱教师基金,资助救助特困、大病教师。息县2019年拿出1200多万设立“教师激励基金”,通过奖励大产权住房、提供安家费等优厚待遇,吸引名优教师和知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从教就业。积极实施教师评优评先向农村教师倾斜政策,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了李芳、李化勇、程东这样30年坚守基层、用生命诠释大爱的“四有”好老师。积极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强化教师培训力度,实施了“岗位全员培训计划”、“国培、省培计划”、名校长工程等,每年培训教师3万余名,有力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信阳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在全省引起广泛关注。全市以中原名师为引领、以省市级骨干教师为支撑的“金字塔”型教师人才队伍正逐步形成。


  五、保障公平促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2017-2019年,全市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资助学生430856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5378.83万元,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资助学生136667人次,发放资助资金8131.57万元,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就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光山、潢川、商城、淮滨、新县等五个试点县2019年9月-2020年6月,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共计1282所学生共计254709人;食堂供餐学校1014所,学生225701人;企业配餐学校268所,学生30008人。全面做好控缀保学工作,科学划定学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开辟辍学学生返校复读绿色通道,精准摸排,精准劝返,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以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就读,确保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让留守儿童有关怀和照顾;开展孤残儿童关爱工程,保障孤残儿童能够随班就读,未能入学的重度适龄残童,“一人一案”送教上门;高度关注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经费优先配套、优先保证、优先拨付,自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以来,淮滨县、息县、潢川县、平桥区投入资金9370万,新建特殊教育学校4所,实现每个县区都有义务教育学校,确保“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不低于90%,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教育公平。


  六、打造特色促均衡重视


  构建“五育”并举学校教育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社会责任感贯穿到育人工作全过程,确定了13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校园、书法进校园、诵读经典、汉听大赛等活动。强壮体魄,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足球比赛等系列活动,创建了69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1所省级武术特色学校;以美育人,建成信阳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通过沙画、书法、棋艺、剪纸等课程,教会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增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了13所省创客教育示范校。


  (信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