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学院“五个维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2021-01-06 18:1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信阳学院认真学习深入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多维度打出“组合拳”,使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持续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建设有力度。学校以迎评促建为重要抓手,实行校领导、校院两级督导、同行专家“三位一体”听课制度,结合学生评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把好“课程思政”育人关。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职责范围,召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会暨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集体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研究并颁布实施《信阳学院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从教学材料准备、课程思政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及试卷批改等方面,严格督促、细化管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明确“课程思政”工作部署与要求,落实主体责任。


  加强科研引领,专项建设有高度。近年来,在学校理事会、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不断增强对“课程思政”研究立项的配套奖励资助,学校连续两年成功申报国家社科思政专项课题。“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民办高校办好思政课研究”重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规律和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管理、运行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开展对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系统性研究。学校开展2020年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建设,评选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立项58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6个。覆盖文、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9大学科门类,以及公共类、实验实践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多种课程类别。以科研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水平。


  注重“显隐结合”,内涵建设有效度。学校组织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按照“六要”标准,深刻理解和把握“八个相统一”,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抓牢思政课堂和思政课程主渠道;开展校地合作,同当地有代表性的单位、机构、企业建立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深入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乡村小学支教、安全知识进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丰富“显性”思政课堂中的“隐性”教育载体与形式。与此同时,将“课程思政”考察列入青年教学名师评选评价指标,召开“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研讨会,邀请专家开展《“课程思政”设计的对策与技巧及案例示范》《“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等学习研讨,结合校情、学情,根据文理学科不同特点着重研讨文科“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挖潜理工科课程思政要素,提炼“显性”专业课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取得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显隐结合”、同向同行的良好效果。


  加强实践教育,外延建设有广度。学校注重扎根地方,围绕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课程思政”实践第二课堂,与当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特色村镇郝堂村、信阳书画院、中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信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组建大别山精神学习研究会社团,组织学校优秀学生主持人开展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信阳优秀传统文化讲解员培育;带领师生及社团代表参加“文庙大成殿修复揭牌庆典”等地方传统文化活动,多年来十分注重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浸入式”优势,使师生从不同角度和环境中汲取思想养分,在第二课堂实践中不断拓展“课程思政”的外延建设。


  注重育人实效,课程讲授有温度。学校各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校督导组、专家教授、任课教师等广泛组织开展集中教研会和“微研讨”,围绕“课程育人理念”“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课程思政进课堂”等主题,结合不同学科特点,依托学校扎实的党建、团建工作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细致、规范整合发生在师生自身和身边的思政元素。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等研究项目,通过集体治学,将课程与社会热点、时事政治事件充分结合,着力打造“有认同”“有情怀”“有温度”的授课氛围,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信阳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