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凝聚合力 注重创新 开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2020-12-24 10:21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多年来,河南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理工农医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一、凝聚合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多轮”驱动


  领导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4名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教务、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学院、中国创业学研究所、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即“一院一所一中心”。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副书记、副校长统筹部署,多部门协调推进,‘一院一所一中心’组织落实,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轮”驱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先后修订、出台创新创业相关文件20余个,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比如:实施“弹性学年学分制度”,允许在校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学业年限可达8年;设置6个课外素质学分,建立课外培养成绩单,量化记录学生参加创业培训、获得专利、自主创业等情况,并在评先评优、免试保研时予以认定加分。


  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近4年,学校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众创空间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各类学科竞赛奖励。


  二、注重创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教学改革,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方案。2017年,学校制定“双创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实现了按专业类招生培养、按专业分流培养等“三阶段”人才培养框架,构建了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实践教育“四平台”课程体系,拓宽了“三个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体现了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融合等“五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系统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3435”人才培养新模式。


  强化课程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新架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个学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同时提供创新创业基本课程和创业模拟课程供学生选修。在专业主干课程中2-4学时讲授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科研创新成果,同时聘请校友及企业专家来校进行经验交流,实现了“四个突出”。自主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强化教学创新,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举措。为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2019年5月,学校推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卓越人才培养专业创优”“开放课程创优培育工程”等教育教学“六大工程”建设。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引领,全面推进学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文化”建设。学校搭建“名师讲堂”,开设“互动课堂”“课堂创新工作坊”,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强化师资培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活力。近年来,学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专题培训15场,培训教师4700余人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培训,50余人获得创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等证书,200余人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强化能力培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新平台。学校建成了“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SRTP计划、学科竞赛、“三大赛”为抓手,在各学院建成30余个创新实践平台,实现了“一院一平台”“一院一竞赛”“一院一基地”。


  建成校内近4000平方米的开元众创空间,打造学生创业项目培育苗圃。建成校外1.1万余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促进学生创业项目加速孵化、开花结果。


  近3年,学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全省“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竞赛等5场大型赛事。举办省级以上学科竞赛20余场,注册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30余个,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覆盖。


  (河南科技大学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