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在无声的世界舞出最美的青春

发布时间: 2020-12-22 15:55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在无声的世界舞出最美的青春


  黑色的裙装、火红的冰袖,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一双双手臂仿佛盛开的鲜花……在4月27日的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颁奖典礼上,作为唯一的获奖集体,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的聋人大学生们用舞姿展现了不凡的青春。


  这些身残志坚的大学生,为何能以不完美的身躯绽放最美的姿态?近日,记者来到郑州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郑州师院),来到这群大学生中间,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学习生活。


  借助手势和地板震动,他们翩翩起舞


  6月29日上午,郑州师院尚远楼三层的一间教室里异常热闹,十几名聋人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排练舞蹈,有时一个动作要反复排练,他们的衣衫都被汗水浸透。


  “明天下午2:30和晚上7:00,我们要参加河南省第八届专业舞蹈大赛暨第四届河南舞蹈‘洛神杯’评奖活动。一个节目是《黄河儿女》,另一个是《追梦》。”郑州师院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马上告诉记者,“下午要进行一次合练,晚上还要走台。”


  “手臂挥动要有力,目光要随手而动,脚步移动要整齐……”记者注意到,面对学生起舞,马上不仅嘴里讲着,还不停地打着手语、跺着右脚。


  “他们听不到声音,只能借助我的手势和表情起舞。”马上说。每当有演出活动时,4名辅导老师就要在舞台四角担任领舞员,用手语指挥,演员看着辅导老师的手势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此外,演员还要靠感知地板震动来调整动作。


  “他们感受不到节拍,更无法听到音乐伴奏,所以只能依靠场外的领舞员手语指引来完成所有的舞蹈动作。手语指引只是简单的动作,演员们却要从这些指引中高标准完成所有的舞蹈动作,还要做到整齐、优美。为了舞蹈效果,演员们只能用余光观察,这几乎不可能完成。”郑州师院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董晶晶说。


  听不见声音,却能合着节拍翩翩起舞;虽是聋人,却能在舞台上整齐划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普通人来说,舞蹈都有一定难度,对聋哑人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这些孩子听不见音乐,节奏统一是最难的。听不到旋律,他们就通过跺脚来感知音乐的节奏。一个表情,他们要先跟着老师模仿,然后再对着镜子进行无数次练习。”马上说,“比如《妙手生花》这个舞蹈节目,高潮部分他们要突然发出呐喊。对他们来说,要发出声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就让学生摸着我的喉部,一遍遍感受那种振动,去模仿那种声音。当他们使劲喊出‘我想说,我想唱,我想喊……’时,我特别感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时一个动作要反复排练很多遍,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舞台上的他们恣意挥洒、完美绽放,而在台下,他们付出的是超越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董晶晶深有感触地说,“每晚,当别的学生在聊天、玩耍时,他们加班排练舞蹈,枯燥和艰辛时常相伴他们。”


  董晶晶清楚地记得,艺术团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栏目时,节目都是新编排的,需要大量的时间训练,队员们每天只睡3个小时,全天泡在排练厅里。为了一个打鼓的动作,队员们的手都磨破了皮,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做最好的自己,他们在小舞台上舞出了大天地


  “除了听,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这是聋哑大学生的共同心声。


  马上告诉记者,虽然这些聋哑大学生不能通过语言直接交流,但通过手语、写,交流起来并没有太大障碍。再说,如今支付宝、微信支付那么方便,他们乘坐地铁、商场购物等没有任何问题。“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因为听不到,所以不易被外界干扰,他们做事更专注、更投入。”


  记者注意到,训练间隙,聋人大学生一改训练时的专注和认真,有的通过手语开心地交谈,有的则捧着手机通过微信和朋友交流。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舞台、自己的天地。只要给这些残疾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他们一定能舞出自己的天地。据董晶晶介绍,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2009年9月,最初只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现在已经成为聋人大学生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


  艺术团更像组织紧密的班级,成立之初的成员选拔主要通过老师日常观察。艺术团不像社会上的演出团体有固定的演出人员,其成员以特殊教育学院聋人大学生为主,他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目前,艺术团有60余名学生。


  “学生们白天都有课,所以常规训练安排在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每次训练两个小时左右。”马上说。老师们都是义务教学生舞蹈,虽然很辛苦,但是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艺术团里,学生们练就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养,磨炼了坚忍不拔的品质。他们想要证明自己——能够跟健全人一样,做最好的自己,用艺术传递力量。近年来,郑州师院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赢得奖杯无数。


  从2012年至今,艺术团已先后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我要上春晚》《出彩中国人》《跨年音乐会》《星光大道》等栏目,其中在《出彩中国人》表演的舞蹈还获得全国年度盛典总冠军。2013年8月,他们参加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艺术会演比赛,舞蹈《妙手生花》荣获金奖,舞蹈《龙·国·梦》荣获银奖;2014年10月,参加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优秀创作奖、表演一等奖;2015年2月,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一等奖;2015年4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荣获年度总冠军,并荣获“年度出彩之星”称号;2017年8月,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文艺会演,舞蹈《黄河儿女》《追梦》双双获得一等奖。


  “教这些聋人学生真的不容易,你不仅要有耐心和爱心,还要坚持。”董晶晶说,“如果没有这份坚持,真的做不到现在。学生感染了我,也证明他们不比正常人差。”


  “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深刻的成长。”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封闭训练,备战,比赛,奔走于各个舞台,认真录制节目,积极投身爱心公益活动……对于学生们来说,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实。


  郑州师院残疾人艺术团还经常进行慈善演出,目前已形成教学、实践、演出、公益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师院残疾人艺术团每年外出演出50多次,仅去年一年就不下200场。


  有梦想才有未来,他们舞出了自己的世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暑假前后,都是残疾人艺术团最繁忙的日子。一些学生带着满满的自信毕业离开,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一些学生带着热情和梦想新鲜加入,敲开实现自我价值之门。


  “今年,艺术团有20多名学生毕业。一部分毕业生已经被国内知名艺术团提前选中,也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马上告诉记者。


  “舞蹈给我带来了快乐!舞蹈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大四学生陈岩,留校任教的梦想成为现实,他的身份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与昨日的队友成为师生,与昔日的老师成为同事。“自己切身体会过无处学习、没人教导的痛苦。以后,我可以利用自己的舞蹈专长帮助学弟学妹,让他们从小就能接受比较系统、专业的教育,少走弯路。”陈岩通过手语告诉记者,“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通过舞蹈舞出自己的世界。”


  来自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大四学生姜越是一位文静的女孩,看起来有些腼腆。本来她可以留校工作,但她还是决定回老家与男友一起开家餐馆。“每天训练虽然辛苦,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这里,我收获了友谊和自信心。我也希望能站在更大的舞台上,用最热爱的舞蹈来证明自己,不再让父母担心。”姜越用手语说,“可是,面对家里的现实情况,我只能回到父母身边,用自己的双手帮家里减轻负担,但我永远不会放弃舞蹈!”


  这群聋人大学生,虽然听不到优美的音乐、说不出动听的话语,只能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他们与健全人一样怀揣梦想、努力生活。


  舞蹈家、教师、平面模特、特教教练、回乡创业……多名聋人大学生告诉记者,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证明自己,在更大舞台上展示自己,残疾人一样可以闯出一番天地。


  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颁奖典礼上,《妙手生花》这个舞蹈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我想说,我想唱,我想喊……”的呐喊,声音配上手语动作和自己内心的情感,观众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口张得很大,虽然声音不清晰,但他们确实在努力。


  “之所以选23名男生来表演是为了引人关注,更好地推广手语。当普通人都会想到用女孩子穿裙子来表达花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大家都不太了解的花的另外一面,也就是这群男生,希望借此引起大家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听到他们的心声。”马上告诉记者,这个节目有着深刻的内涵。


  “经过近10年的摸索,残疾人艺术团帮助很多聋人大学生完成了艺术梦想,通过义演的方式聚焦了社会的目光,呼吁社会对残疾人投入更多关爱,让他们拥有教育平等、就业平等的机会,使他们自立、自信、自强!”采访结束时董晶晶说。


  (原载2018年9月4日《教育时报》,作者:赵鑫)


  青春寄语


  美丽青春不向命运屈服


  青春的美丽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展现出来。虽然我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但我们用独有的语言,用努力的舞步,用不愿向命运低头、不愿向命运屈服的青春姿态展现出最美的青春。小伙伴们,我们正青春,让我们用勇锐盖过怯懦,用进取压倒苟安,让我们如雄鹰一样搏击长空,用满脸的汗水,奏出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闪耀出属于我们的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