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为乡村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发布时间: 2020-12-22 14:08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王勇:为乡村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王勇:为乡村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王老师又来给我们上课了!”“王老师,您这次不走了吧?”近日,记者走进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双语实验小学,听到学生们在教室里欢呼雀跃,而站在讲台上正和学生们沟通交流的正是“最美大学生”王勇。


  作为一名大学生,王勇不局限于在校学好自己的主修专业钢琴调律和辅修专业葫芦丝,更多的是想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乡村孩子的艺术道路奉献一份力量。所以,他选择了义务支教,三年内累计无偿教学超过400个课时,教授学生近300人,教授老师30余人。


  义务支教,悠扬的旋律叩开乡村孩子美育之窗


  “我特别喜欢王老师的葫芦丝课,已经学会好几首曲子了!”诸葛镇双语实验小学学生王思航说。


  在诸葛镇双语实验小学的教室里,记者看到,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跟着王勇一边唱一边写曲谱。遇到有难度的部分,王勇会一遍一遍带着学生们练习,并且让先学会的学生单独给大家演示。每学完一段曲谱,王勇会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他会在课下亲自辅导。


  在课间,王思航给记者展示了一段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前奏刚刚响起,其他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拿起自己的葫芦丝加入演奏行列。一时间,整个校园回响着悦耳动听的葫芦丝旋律。


  除了葫芦丝教学,王勇也会教学生们钢琴、巴乌等乐器,丰富他们的器乐知识。“其实,孩子们就像是钢琴上的88个琴键,我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他们都能演奏出属于自己的美妙乐章。”王勇说。


  谈起坚持义务支教的原因,王勇告诉记者:“圆梦!圆自己的梦!圆更多乡村孩子没有条件但想学习音乐的梦!”


  起初,王勇跟着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去洛阳市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观摩学习。在听完一堂精彩的音乐课后,他向老师表达了想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的想法。经过一番沟通,王勇终于有了讲课的机会。他认真备课,尽自己所能讲好每一堂课。那一年,他刚刚上大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室窗外总有一些学生透过玻璃好奇地看着课堂上的同学们。”王勇说,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原来还有很多孩子希望有机会学习葫芦丝。


  随后,王勇向学校提议扩大授课规模,同时让更多老师加入葫芦丝授课的队伍。想法很美好,过程异常艰难。因为很多教师对音乐知识涉猎不深,所以王勇只能从头教起。不会识谱,他耐心从基础教起;不会用气息,他一遍又一遍地教技巧。


  经过不懈努力,两年内,学校的任课教师都可以教学生初级的葫芦丝,葫芦丝课程也逐步在全校普及。在全校百人葫芦丝演奏汇报演出时,看着孩子们自信的表情,听着美妙的乐曲响彻学校上空,王勇很是欣慰,这也让他开始认真思考乡村孩子的美育问题。


  “在乡村学校,专业素养较高的音乐老师相对缺乏,王勇能够坚持不懈地来为孩子们上音乐课,我们发自内心地感激。”诸葛镇双语实验小学校长魏秋玲说。


  初遇葫芦丝,从此他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当……当……当……”3月28日,记者走进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学楼内,立刻感受到了学院浓浓的艺术氛围。琴房内不时传出一阵阵敲击琴键的声音,记者循声而去,见到王勇正在调试钢琴。


  看到王勇在一个琴键上一遍又一遍地敲,反复地听,记者有些疑惑。王勇解释说:“一架钢琴有88个键,调琴时每个键都要反复听、反复调,只有把音色调准了,整架钢琴才能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说起和音乐的不解之缘,王勇有些兴奋。


  7岁那年,王勇和家人一起去逛庙会,在嘈杂的叫卖声中,突然有一段美妙的乐声吸引了他。“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听到葫芦丝的声音,从那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葫芦丝。说起来,那位卖葫芦丝的叔叔也算是我的启蒙老师。”王勇笑着说。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他之后并没有得到系统学习葫芦丝的机会。


  上高中时,王勇的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为了圆他的音乐梦,爸爸送他学艺术。高考之后,他被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录取,主修钢琴调律,辅修葫芦丝。在大学期间,王勇每天早上都会在校园里练习乐器,小河边、凉亭下、体育场……都有过他的身影。除了上课,他几乎都待在琴房里练习调琴、学习各种乐器。


  “我至今也忘不了第一次吹响葫芦丝时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劲头儿。”王勇说。聊到兴奋处,王勇还即兴给记者演奏了一段钢琴曲和唢呐。那婉转悠扬的音乐,似乎在诉说着这个年轻大学生内心不甘于平凡的故事。


  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处思政科老师张亚刚说:“王勇心有大爱,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希望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文化扶贫,未来他想为人师表,影响更多学生


  在距离王勇支教的学校不远处,记者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伴随着悦耳的葫芦丝声,王勇和他的学生们手拉手欢快地奔跑在金黄的油菜花田里,他们或打闹,或做游戏,或一起坐在田间地头齐声合奏那动听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其乐融融的师生情让人陶醉。


  “每当春暖花开时,我都会带着学生们到户外采风,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之美。”王勇说。这种“美”,对好多乡村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相比起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缺乏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美育资源更是匮乏。所以,很多乡村孩子眼里只有自然风景,却看不到自然的美。


  记者和他们一起坐在田间地头,看着落日余晖,吹着和煦的微风,感受着他们师生之间的情意。王勇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他教过的学生获得过多项比赛大奖,看着孩子们学有所获,他很欣慰。他自己也被评为“中华情·全国艺术特长生国际交流展演活动”洛阳市优秀辅导教师。


  关于未来,王勇说:“我想做一名教师,到乡村去,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那里有我的坚持和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扶贫工作时曾经这样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今年,王勇选择到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汝阳县任教三年,为精准扶贫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王勇不仅自己坚持义务支教,还带动其他人共同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他的精神很值得学习。”王勇的同班同学薛景玉说。


  王勇告诉记者:“多年的支教,与其说是我帮助了孩子们,倒不如说是孩子们成就了我。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胸怀社会,常思人民之需。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每一位青年都应该奉献聪明才智,常思脱贫良策。”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文化脱贫的道路上,王勇一直在行动,放飞着他青春的理想和信念。他也呼吁更多的同学、志愿者加入到精准扶贫中来,为乡村的孩子打开敞亮的美育之窗。


  (原载2019年6月28日《教育时报》,作者:程世超)


  青春寄语


  青春,我们一起扬帆起航


  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青春,是播种的季节,将人生播种,将快乐收获;将信念播种,将成长收获。青春,是考验的季节,荆棘坎坷会意外来到,当一滴滴眼泪模糊了眼睛,当一声声呼唤回响在耳边,我们只能迎难而上,无法逃避。青春,是飞翔的季节,让我们插上翱翔的翅膀,去拼搏奋斗。


  青春一去不复返,我们不能虚度年华。青春是黄金,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引导我们去努力探索。我们要珍惜青春,只有这样,回首时才会发现,那沉甸甸的记忆是我们永久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