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君娴:创业从盘活小作坊开始

发布时间: 2020-12-22 13:56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曹君娴:创业从盘活小作坊开始


曹君娴:创业从盘活小作坊开始


  年仅20岁的大三学生,却已是一家在新四板挂牌上市、年营收达3600万元的公司的董事长。在“出彩河南人”之第二届最美大学生颁奖典礼上,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16级学生曹君娴的创业故事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一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为何与面粉结下不解之缘,又是如何将一家20人的小作坊盘活成上市公司的?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科技大学,近距离聆听她的青春创业故事。


  勇挑重担,将小作坊盘活成大公司


  在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阅览室里,正在复习功课的曹君娴扎在学生堆里并不起眼,很难想象她既是河南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同时也是河南曹氏百川现代特色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入学之初,曹君娴凭借优异成绩,通过选拔进入卓越班,从此开启了她“卓越”人才的成长之路。从班级团支书到河南科技大学学生会主席,她卓越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劲头儿一直被老师和同学称赞。


  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曹君娴还有一项责任,就是打理自己名下的一个小面粉厂。小面粉厂是一位同乡破产后抵押给父亲的,十几个工人,把乡亲们送来的麦子磨成面粉。在农村,这种作坊一样的小加工厂,利润很微薄,生存下来并不容易。在她18岁高三毕业那年,父亲送给她一份特别的“成人礼”——她成了这家面粉厂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长。


  “无知者无畏,刚接手时并没啥压力。”曹君娴回想起接手公司时的心情,“当时那只是一个仅有20人、生产面粉的小作坊,经营状况乏善可陈。规模小,几无利润,给了我足够‘折腾’的空间。”


  刚接手的时候,曹君娴自己也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甚至常常为此焦虑迷茫,也没有人相信一个学生娃能把奄奄一息的小作坊折腾出名堂。但不愿意被说是“玩票”的曹君娴,靠着不服输的韧劲儿,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每天和职业经理人开视频会议,每周开中层会议,每个月返乡回公司处理事务……曹君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学业和工作的平衡。除了上课,她几乎整日泡在图书馆里。同寝室的闺密,都以为她在苦读,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竟拥有另一重身份。


  突围,源自于学校和老师的支持。曹君娴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推动校企合作,致力于科技创新,开始书写一个90后“面二代”对家族生意的破局、创新与发展的故事。作为幕后操盘手,没有咖啡、老板椅,每日奔走于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她,将一家20人的小作坊盘活成300人的大公司,并成功在新四板挂牌,年营收达3600万元,净利润达600万元,精准帮扶400余人。


  “现阶段学习还是我的主业。”说起自己“董事长”的身份,曹君娴有些不好意思,直说自己和同龄人一样。而谦虚的背后,则是她勇挑重担、不辞辛苦的努力。


  产学研用,让传统挂面焕发新活力


  她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眼中“瞎折腾”的闺女,竟能成长为企业的领路人。“这一切,得益于国家政策和学校老师的扶持。”曹君娴感慨道,因公司事务忙,她偶尔会缺席学校的课外活动,她的老师主动为她牵线认识了该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任广跃教授,一扇创新的大门在她面前轰然打开。


  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市场分析,曹君娴瞅准消费升级的机遇,在2017年底,她的公司与学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联合成立了科研实验室,通过“产学研用”进行产品研发。


  “面条被切割以后,直接冷风定型,定完型以后,我们再用热风和热泵联合干燥,出来的产品色泽特别好。”在河南科技大学的科研实验室,任广跃向记者讲述了复合面条干燥技术,“这项技术让面条的干燥时间缩短一半,能耗却降低了15%,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给君娴的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


  为满足市场需求,依托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和复合面条成型工艺,曹君娴公司继续延长生产链,将多种食材与挂面相结合,成功推出了兼顾营养与口感、生产附加值高的复合挂面——“六味挂面”,让传统挂面焕发新活力。


  记者看到,这种取得国家专利的“六味挂面”,是将茯苓、山药、山楂、白术等研磨成粉,拌面熟化后生产出来的,不仅口感好,而且具有降低血脂、保护视力等多种功效。再加上曹君娴带领设计的一系列精美包装,让使用六种食材、适合六大人群的“六味挂面”一上市就成为爆品,让挂面这种大家每天都吃的食品变成了逢年过节馈赠亲朋的礼品。公司目前已拥有6家直营店、33家经销商,产品不仅在当地及周边地区非常畅销,而且已远销到江苏、广东等地。同时,企业已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我们要敢于做心中所想,并努力做到。中途我也受到过质疑,但都跌跌撞撞一路坚持过来了。”曹君娴说,除了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她还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学校组建了研发小组和创业团队,创业计划涉及原料种植、深加工和销售环节。


  “芃麦计划”,农企合作帮扶农民脱贫


  企业蒸蒸日上,曹君娴希望能够反哺更多的乡亲,便以企业为平台主持推出了“芃麦计划”,扎根农村基层,通过种植和收购推动农企合作,从原料种植、深加工再到销售环节,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彰显社会责任。


  曹君娴说,“芃麦”一词出自《诗经》里的“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意思是“我行走在田野上,看到麦苗生长得很茂盛”。


  其实,这个计划暗含着曹君娴的理想,那就是让农民真正体会到丰收带来的喜悦,让企业像蓬勃生长的麦子一样欣欣向荣。


  在种植方面,曹君娴邀请专家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同时开展理论实践课堂,以科技转化提升粮食的附加值,让种粮的农民获取更大的利益。在收购方面,曹君娴的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价0.1元的保护性价格收购农民种植的小麦,来解决农民种地卖粮的后顾之忧。目前,公司投入扶贫的资金已经超过500万元,贫困户通过种植每年最高增收1万元。点点滴滴的付出,让曹君娴在当地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


  以企业为平台,不断把自己的创新想法落地转化,曹君娴忙碌着也自信从容着。她主持的“芃麦计划”,先后获得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这两个奖项均为国家级奖项,她也成为我省唯一同时获得这两个奖项银奖的本科生。


  “在比赛刚开始的时候,曹君娴很害怕计划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所以许多事情都要亲自去做才放心。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沉下心反复考察与研究,并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问题终被解决。”曹君娴的团队成员对她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与踏实求真的精神非常认可。


  曹君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以创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服务的力量在创业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成功入选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10强。


  “我是在一方沃土上植树,父母鼓励、学校培养、政策支持,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面对诸多荣誉,曹君娴表现得很淡然且坦诚,“在美好的大学时光里,我们就应该努力攀登,站在高处极力远眺,明确自己要走的路,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创造中去,为自己的未来书写华章。”


  (原载2018年6月15日《教育时报》,作者:苏江召)


  青春寄语


  做勇于追梦的新青年


  如果让我给青春下个定义,我想那就是“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创新创业是广大学生将理论化作实践的重要舞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始终是我拼搏奋斗的方向,四年来从未改变。


  我们这一代青年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们正处于充满青春活力、充满干劲儿的年纪,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让我们继续脚踏实地,推动产学研用,勤于学习思考,勇于创新创造,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让青春力量在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中绽放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