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7日,在“出彩河南人”之第二届最美大学生颁奖典礼的舞台上,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谢湛数年如一日投身环保事业的事迹让台下观众感动,也鼓舞着更多的人从身边力所能及之小事做起,为环保事业做贡献。近日,记者来到河南农业大学,走近这位“环保达人”。
他将六年青春投入环保事业
采访这天是周六,谢湛不休息,记者在河南农业大学学生餐厅旁边的广场上见到了他。当天,这里正在开展“绿色银行”志愿活动,这是谢湛发起的一项环保活动。活动中,谢湛身着志愿者服装正在招呼同学们将废旧纸箱等物品拿到活动台,认真地向同学们讲解活动规则。
“这是一项环保活动,同学们拿来废弃的纸箱、饮料瓶等交给我们,就可以在环保卡片上盖一枚印章,集齐一定数量的印章可以兑换笔芯、环保帆布袋等学习和生活用品。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不随意丢弃垃圾,让资源回收利用,树立起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意识。”谢湛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每次都会吸引非常多的学生参加,通过同学之间的带动作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在环保道路上,谢湛绝对算是一名“资深人士”。从大学到研究生,从18岁到24岁,他在环保这条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六年。谢湛是河南农业大学团委的兼职团干,除了学习,组织各种环保志愿者活动就是他的日常。
是什么让谢湛决定加入环保组织,并数年如一日地为之努力呢?谢湛解答了记者心中的疑问:“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家造纸厂,离我们特别近。晚上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到宿舍,他们仍在生产加工,会发出特别大的噪音和让人极其不适的气味。从那时我就感受到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各方面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到了大学,我就加入了志愿者协会,一方面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兴趣爱好的一个补充。”
沿河徒步调研,用行动践行绿色理念
有了这样的信念,谢湛就将其付诸行动。在学业允许的条件下,他连续四年用四个暑假的时间,和团队一同沿卫河、黄河、沙澧河等河流行走调研,途经安阳内黄县、鹤壁浚县、新乡辉县、洛阳孟津县等地。调研过程条件艰苦,谢湛和团队住帐篷盖睡垫、吃馒头夹咸菜、背行囊徒步走,深入基层一线,真切感受和记录河流污染情况。用谢湛的话说,他们就是在用“最笨”的方法加大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
“暑期天气非常炎热,我们顶着烈日,背着沉重的行李,举着标志性的旗帜,统一队形,不时会喊出我们的宣传口号,一路上唱着我们的营歌,互相帮扶着徒步前行。”谢湛说,在暑期调研期间,一路走来,他们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他们这些学生出来搞环保,做不成什么事的,不过是作秀罢了。
“当时我们听到了许多冷嘲热讽,但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我们甚至在调研中遭到威胁。”谢湛告诉记者,他们在有河流经过的工业园区走访调研时,经常会发现一些暗排口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拍照记录下来,形成调研报告递交相关部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工厂附近发现了排污口,正当他们拍照记录的时候,从工厂冲出了几个大汉,威胁他们说:“赶紧把你们拍的照片删了,不然让你们走不出这里。”谢湛和其他同学还想据理力争,但这些人直接冲过来抢走了他们的手机,强行删除了照片。
“遇到这种时候说一点儿不害怕那是假的,我也很担心我们会遇到危险。甚至在有一段时间我还想过放弃,不知道这样坚持下去有什么意义。”谢湛说,虽然有过这样消极的想法,但是他没有消沉太久,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重拾了信心。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不理解只是很小一部分声音,也有许多暖心的事情。”谢湛回忆,一次他们路过一家水果超市,老板见他们高声歌唱,跑上前拉住他们问是在做什么。在得知他们是利用假期出来宣传环保理念时,老板连声叹气,心疼他们在如此烈阳之下不辞辛苦做活动,又连忙进屋搬来好几个西瓜切开给他们解渴。
“不光是这些,在我们走访入户的时候,来自最基层的声音更坚定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决心。”谢湛说,在调研途中,他们会到附近村民家中,听听他们对于周边环境的看法。“以前河里的水都是直接打回来烧了喝,现在连庄稼地都不敢用这条河里的水”“现在的水井得打到百米深才有干净的水吃”……每当听到乡亲们说因为受水源污染影响而十分无助的时候,谢湛和他的团队都会觉得无比难受,也切身感受到了农村“吃水难”的问题。每当这时候,谢湛和队员们就再一次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奋勇前行,用他们的力量改变这些现状,为家园和环境出一份力。
从校内到校外,带动更多人参与环保
4月12日,河南农业大学的“真人图书馆”活动邀请谢湛为同学们做了一场有关环保的演讲。谢湛一到场立即点燃了现场的热情。他在台上分享自己做环保的经历,同学们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结束后不少同学还围着他继续交流。
“谢湛为环保事业做了许多事,还经常和我们分享环保经验,我们都很想跟他一起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谢湛的同学张利说。“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环保形象大使。”同学熊雪航这样评价道。谢湛的同学宋祉颖说:“‘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谢湛的存在完全印证了这句话。”面对来自同学的赞美,谢湛非常谦虚,他说:“我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优秀,如果我所做的这些事情能够让大家有一点点心动,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真正行动起来,我就会觉得我所做的是值得的。”
在校六年,谢湛志愿服务时长累计3000余小时,组织环保公益活动120余场,开展专题宣讲及分享报告30多次……正如谢湛所说,在他自己热心环保事业的同时,也在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一队伍。
不仅在校内如此,谢湛的环保足迹还延伸到校外。他连续三年当选河南省青少年生态环保联盟主席;连续多年参与我省“6·5环境日”宣传活动,并成为“绿风尚”河南青少年环保攻坚行动形象大使等。
2018年6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北京,其中有一位就是谢湛。关于当选团的十八大代表,谢湛说:“我真的受宠若惊,感觉这既是荣誉更是压力。我能够做的就是在大会上传达青年心声,向更多高校、社会组织学习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经验,积极传达会议精神,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听到共青团组织对我们的关心。”通过这次大会,谢湛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产生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了。
如今,毕业临近,谢湛也在为毕业论文答辩做着最后的准备。谢湛说:“我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最重要的在于实践。今后我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都会作为环保事业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在实践中来呼吁更多的人践行这一理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带着坚定的信念,谢湛会继续将守护绿色的梦想一直践行下去。
(原载2018年6月15日《教育时报》,作者:张璟)
青春寄语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每个人都渴望成长、渴望成功,而走得太快,难免跌倒。但这并不可怕,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暂时放缓脚步,把时间留给大脑思考,认清自己的优点,并发挥到极致,就是卓越。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希望大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永葆青春奋斗的模样。梦想不是空想,也希望大家不要被短期的挫折和失败磨平了棱角。请始终相信,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只是时候未到,而真正的收获往往让我们意想不到。
成长路上,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以谦逊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勇敢追逐自己最初的梦想,但问耕耘,莫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