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人”之第二届最美大学生候选人事迹展

发布时间: 2020-12-22 13:5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马锦涛:知行合一,做新时代“青马”践行者


  入学伊始,马锦涛就明确树立了要把个人与祖国、民族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想。三年来,他积极参加校、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思想培训班,参与学院党刊《旭日》、“土建云”平台的编辑和管理工作,用理论充实思想;积极参加“喜迎十九大·党建知识竞赛”、“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淮海战役纪念馆志愿服务工作等活动。


  入学之初,马锦涛就确立了要成为一名道路桥梁工程师的职业目标。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他明晰了如何更好地完成个人和职业理想的衔接。在认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他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聆听学术讲座,拓展学术视野。马锦涛积极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从学生会干事到主席,都能尽力协调好团学工作与自身学习的关系。


  马锦涛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经历:从调研准备阶段的百余篇中英文材料,到中期与队友跑现场、做实验、算数据、做模型;从校赛、省赛到国赛,其间,他和团队经历了挫折坎坷,有时两天仅能休息四个小时,同时还需要兼顾自己课内的学习与学生会工作。一年多的历程是忙碌的,但他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马锦涛深知,这种种历练,都是这个时代、这次机会所给予他的机遇与挑战,是培养不同能力的方法与试金石。


  知而不行非真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马锦涛善于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运用到实际学习和工作当中。学习上,他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赛事,在核心期刊发表《全干式RC楼盖研究与应用》论文一篇,参与申请“干式连接箱型板楼盖结构体系”专利一项。工作上,他想办法、搭平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搭建老师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三年来,他组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各类活动百余场。从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采访红旗渠英模到纪念60周年校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体会到爱国、爱校的真正内涵。


  马锦涛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红色记忆芯片”比赛H5类别二等奖,全国高等院校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比赛优秀志愿者,河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河南省“信·新时代青马者说”主题活动征文比赛一等奖,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学校科技创新奖学金,学校“青马班”优秀学员等。


  王政:以身为“桥”,连接中非友谊


  王政来自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现就读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一名研究生的身份学习图书情报学。在长期孜孜不倦的学习下,王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013年以前,王政在家乡达累斯萨拉姆市完成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之后,他前往多多马大学接受大学教育,并获得科学教育学位、化学和生物专业学位。在获得中国国家汉办的全额奖学金后,他来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就读图书情报学专业,进行更深入的学习。除接受专业知识外,他还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一年的中国文化知识。


  基于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他获得了一些基础的商业和管理知识,并且在暑假期间去达累斯萨拉姆市的一家中国企业实习,任部门经理,帮助中国企业管理非洲员工,指导员工认真高效工作。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管理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留学生和坦桑尼亚河南区留学生会副主席,王政积极学习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介绍给家乡,将自己在中国所学所见告诉坦桑尼亚的同学们,并且鼓励他们踏实学习,尽可能来中国、来河南深造。在他的影响下,目前已经有150多名坦桑尼亚学生来到河南各大高校,开始他们的留学生活。


  他积极向上,平时努力工作,靠自己的双手挣钱维持生活。他独立自主,并且非常喜欢挑战不同的事情。他还善于与人交流,无论是在坦桑尼亚还是在中国,都有很多朋友,他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受到大家的欢迎。


  王政在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的时候,曾获优秀领导奖、一等奖学金。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被评为2017年“感动郑航”十大人物、“最美郑航人”,并被聘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蓝天书院2018级语言导师。


  孔令龙:弘扬红色文化,寒门学子成创业先锋


  孔令龙出生在平顶山市鲁山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面对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孔令龙不忍心让家人四处求人借钱,暑假里走街串巷进行商品推销。32天,他靠双脚走出1000多公里,2600元成了人生第一笔收入。


  2017年9月,孔令龙先后承接7项兼职工作,实现经济的完全独立。2018年9月,在班级评选助学金获得者时,作为班长的孔令龙主动退出评选。


  2018年4月,孔令龙创办信阳华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现有来自12个院系的26名大学生全职工作,兼职大学生有115人,先后承接了学校10多项大型会议的文化产品设计制作,积极服务30个院系和职能部门,联系校友1.6万余人。孔令龙公司设计的作品作为校礼经常送给来访信阳师范学院的领导与专家。截至目前,其公司销售额达30万元。2018年9月,公司先后与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新县人民政府(合作委托项目)、南湾湖风景区等洽谈联合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产品。


  在学习上,孔令龙认真学习,连续两年荣获校综合奖学金。在学习之余,他积极参加科研小组,参与的论文《网络强迫性购物》被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录用,并且被邀请参加深圳大学心理学年会;以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一篇;2017年10月,他还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志愿服务工作;2018年5月,他参与立项的河南省重大项目两项,主持立项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2018年6月,他主持学校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课堂外,2017年3月,孔令龙创办南湖学思社,进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业情况专项调研23次,采访师生1.5万人次。2018年5月,孔令龙作为主编,编写社团期刊《知行·南湖》。他还利用专业知识,连续两年在信阳三所小学义务帮扶。2018年10月,孔令龙创办的华灏公司与信阳师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贫困地区三所小学达成捐赠协议:华灏公司每销售一件产品,即捐出0.52元(其中0.27元捐给贫困地区的三所小学,0.25元捐给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入校以来,孔令龙时刻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他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优秀志愿者、河南省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获得省级奖项四项、国家级奖项两项。


  邓海祥:志愿讲解,为中医药文化代言


  邓海祥积极报名参加了学校校园文化志愿者讲解团,并顺利成为其中的一员。出于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他对每一次讲解都充满热情。邓海祥并不满足于背稿子,而是努力追寻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精研每一株药草的“身世”和功效。他希望以他的力量传递感情、传播知识,增强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提升文化自信,将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发扬光大。


  由于表现出色,邓海祥被学校选派到河南讲解培训基地进行系统进修,并顺利考取了河南讲解员资格证。持证上岗后,他更加骄傲和自觉地担负起中医药文化讲解员的责任和使命。邓海祥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随时待命,随叫随到,组织参加了200多场次志愿讲解活动。目前,他的总接待讲解量已达8000人次。


  2016年12月,因为表现出色,邓海祥被推选为学校蒲公英校园文化志愿讲解团团长。“为中医药文化代言”是他初任讲解团团长时的表态。他与他的团队努力将讲解团打造成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新平台,使讲解团成为展示中医药瑰宝的亮丽名片。河南中医药大学蒲公英校园文化志愿讲解团被评为2017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邓海祥也因为在中医药文化宣讲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


  邓海祥利用微博平台开辟专栏,发表文章2500多篇,拥有粉丝近1.2万名,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添薪助力。他参加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办的全国征文比赛并获优秀奖,拍摄的中医药知识科普视频获全国大学生中医药知识视频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拍摄的中医药题材的摄影作品获首届河南省科普摄影大赛优秀奖及最高人气奖。


  2018年暑假,邓海祥放弃打工机会,系统梳理和总结常见中药植物的故事,写下了5万余字的随笔,并尝试在更高更广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从9月开始,他在中医药行业国家级权威报纸《中国中医药报》上每两周一期,连续发表《深山见秋葛》《秋风万里木芙蓉》《酥暖薤白酒》等多篇文章,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医药文化,爱上中医药文化。


  邓海祥曾获2017年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 、2015-2016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征文活动提名奖、河南省反邪教征文作品二等奖、首届河南省科普摄影大赛优秀奖及最高人气奖、2016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中医药知识视频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白婉莹:千锤百炼,塑造军人品格


  她是经过千锤百炼浴火重生的钢铁战士,她是贫困山区怀揣文艺梦想的孩子眼中“最美丽的支教姐姐”,她是燃烧青春不负韶华的当代大学生。


  2014年9月,白婉莹来到河南理工大学,在征兵动员会上看到了征兵海报。2015年9月,她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防女兵,完成大学生到合格战士的蜕变。2017年初,响应中央军委增强海防线作战力量、强军精兵的号召,她转隶成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员。负重5公里蛙泳、沙滩战术、抢滩登陆、暗夜崎岖中50多公里的负重奔袭……她用血肉之躯完成了一次次挑战。


  2017年4月,她接到总部选拔命令:去广东特训。经过“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集训后,白婉莹被正式选为建军90周年阅兵战士。之后,她北上内蒙古朱日和,再次接受魔鬼训练。“丢掉幻想,准备打仗”,脸被晒伤留下斑痕,黄沙烈日和生理期等再次磨炼了她的意志。2017年7月30日,她在朱日和训练基地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检阅,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其所在部队被赞为“陆战猛虎,海上蛟龙,军中之军,钢中之钢”,她本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执行重大任务”勋章。


  2017年9月,白婉莹退伍返校。她不忘奉献祖国的伟大使命,顶着家人和朋友的压力,主动请缨到山区支教,在新县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文艺支教活动。支教条件艰苦,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但是她始终不忘初心,手把手、心暖心点燃着孩子们的音乐梦,所带的艺考班考出了多名大学生。她还将微薄的补贴都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被学生们称为“最美丽的支教姐姐”。2018年2月,她获得中国文联、河南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荣誉证书。


  2018年1月,白婉莹支教返校,继续用一颗平常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琴房、办公室与教室之间忙碌穿梭。一年来,作为学院团委委员,她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二等孙越崎奖学金,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获评2018年河南理工大学十佳“最美大学生”。她还带领班级荣获校先进班集体、校早操早读先进班集体等称号,展示出当代大学生追求崇高理想的昂扬姿态,挥洒出青年学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浓墨重彩。


  杨奕:不畏艰辛,柔弱娇娥支教滇西北


  自2017年3月至今,杨奕已经六次跟随民间支教组织滇西北支教团赴云南小凉山进行支教。滇西北支教团于2017年被评为CCTV慈善之夜“全国十大慈善组织”。杨奕因优异的支教服务工作,成为支教团中年龄最小的领队。支教服务之外的日子里,杨奕始终惦念着大山中孩子的教育,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宣传支教事业,影响身边更多的同学、朋友、亲人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她在支教期间用镜头记录下与孩子们的点滴,制作成多部微电影、纪录片。她用宣讲的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支教事业的价值与意义,用“一个年轻母亲”的身份展现她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及孩子对知识与外面世界的渴望。此外,杨奕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与朋友策划并组织了多项公益活动,所筹善款及物资被捐到山区。


  小凉山的每一所学校都是支教团“探索”出来的,杨奕每次都主动申请去条件最艰苦的学校。从丽江出发,经过五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小学附近的山脚,在山脚休整一夜后,需要翻越800米高的大山,还要蹚过一条深0.7米、宽3米的小河才能到达学校。这条路,杨奕来来回回走了十几遍。


  山区的条件艰苦,没有床,杨奕和几个女老师就用垫子铺在办公室的地上睡。她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和孩子们一起出早操,由于海拔太高,杨奕好几次在出早操时呼吸困难,差点儿晕过去。睡不好、吃不饱和身体上的不适对于杨奕来说并不困难,最困难的事情是在教学上。杨奕教课用的是普通话,孩子们说的是彝语,因此杨奕尝试了很多方式和他们交流,她常常因为教学急得上火。


  为解决支教所需费用问题,杨奕建立了自己的执行团队,主要做公益活动策划,一方面宣传推广支教事业,另一方面为支教筹集资金。她发起了2018年郑州高中毕业舞会暨爱心捐助活动,通过舞会的形式进行公益募捐,让即将踏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了解公益、参与公益,舞会上所筹得的物资及善款全部寄往了山区。杨奕深知,自己的团队力量虽然很小,但是只要不断坚持、不断去做,小小的力量也能裂变出巨大能量。


  作为第一个加入滇西北支教团的河南大学生,杨奕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大山的孩子们需要她,她就奋不顾身!


  杨奕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综合实践优秀学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等荣誉。


  张飒:挑战国赛,做新时代女工匠


  张飒入校就加入了校团委和团总支,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追求思想上的进步。她积极组织机电工程系团总支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注重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张飒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保持向上的心态、谦虚谨慎的作风。到大学后,她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迅速确立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时刻督促自己,认真按计划完成每一项专业学习任务。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不仅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各项相关理论,还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深深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张飒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努力学习,开阔眼界,用心充实自我,培养多方面的技能。正是这种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张飒朴实、稳重、创新的特点。


  经过一年努力工作,张飒成功竞选成为校团委活动部部长和系团总支副书记,引导更多团员参与到共青团的建设中去。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竞赛,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张飒能够很好地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通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张飒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和河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实现了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级比赛中新的突破。


  平时生活中,张飒将助人为乐作为待人接物的首要原则,尽自己所能为同学和班级服务。在团队活动中,她能端正思想,爱岗敬业,维护团结。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她严格要求自己,端正思想,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张飒还带领班团支部获得“安阳市五四优秀红旗团支部”的荣誉。


  为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做到全面发展,每年寒暑假,张飒都用心参与社会实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视野,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


  张飒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先后获得安阳市优秀志愿者、安阳市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张宸赫:以创业推动电商扶贫


  张宸赫在校期间一直参与学校的项目化实战,大二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霍小妹食品”。从初期他在商场挨家挨户推销,到大二时品牌极具规模并在郑州当地小有名气,每月流水账可达20万元,前期策划、挑选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熬夜制作,这些成了张宸赫大学生活的循环链。


  在创业初期,面临缺人、缺钱、缺设备的窘境,营收根本难以维系,张宸赫和他的团队四处找投资,同时开始着手严格挑选材料,投入设备和人力研发新产品。新产品面市的时候获得了新老消费者一致好评,这更让张宸赫和他的团队有了前进的动力。半年后经营初具规模,并在郑州市内开设了两家实体店,张宸赫借助周边商圈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人流量,打造自有品牌和原创产品,每月流水账最高达到20万元。张宸赫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实现着自己的“大学生创业梦”。


  2018年下半年,张宸赫开启了创业的新时代,他带领团队在老师的帮助之下将自己的产品与新零售相结合,同步打造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模式。目前,“霍小妹”牛肉条的代理商已突破百位,加盟商更是遍布郑州、许昌和商丘等地。现在张宸赫和他的团队仍然坚持亲自购买、严格挑选原材料,目的是始终保证产品的质量。


  目前,张宸赫带领着他的创业团队正着力打造农产品与电商结合的平台,致力于带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为我省农村电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使更多的人了解我省本土的农产品。张宸赫带领团队开展了农产品电商的精准扶贫项目,他们下乡挑选农户自己养殖、种植的优质农副产品,指导当地农户将产品放到线上推广,帮助农户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全网、多平台、多手段运营。张宸赫以电商为抓手,推动电商扶贫,坚持“扶贫初心不能忘、电商抓手不能松、市场导向不能变、精准方略不能偏”。“霍小妹”牛肉条带动了当地的养殖业发展和农产品电商扶贫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张宸赫和他的团队同时意识到,农产品电商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考验大家的不仅仅是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更有网货品牌化、品牌社交化、社交联合化、联合产业化。农村电商从早期的拼勇气、拼产品、拼活动、拼流量,进入了中期的拼实力、拼联合、拼链条阶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是创业者的出路。经过摸索,张宸赫和团队最终得到了各方认可,成为校园创新创业的模范。


  张宸赫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刻苦,代表学校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得省赛特等奖、国赛二等奖,使得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成为该赛项开赛八年来我省第一所进入国赛的大专院校。


  娄博华:关爱“老”“幼”“弱”,走进人民大会堂


  娄博华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贫困家庭,被“捡回珍珠计划”连续资助三年,是一名“珍珠生”。出于专业兴趣与一种“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的冲劲儿,几年来,他专注于社会公益事业。2014年,娄博华主持成立“阳光雨露”团队,策划“小树苗儿童服务中心”,针对频发的“恋童”事件及儿童受侵害的社会状况,创构并采用PPIP(公益讲堂、心理疏导、互动游戏、后期服务)服务模式,呼吁大家不要“谈性色变”,面对侵害要敢于说“不”!他在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寄宿制小学试点实施该模式,一举斩获2014年“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随后,他又不断寻求社会支持,主动联系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女童保护”项目、河南省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专家,以多视角深入探索出一条能够预防、规避侵害的可行路径,帮助推动社会立法。


  2013至2018年间,为采集数据,娄博华的足迹遍布河南省的17个省辖市。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娄博华负责主笔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研究”项目。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摸索、发展、瓶颈、变革的阶段,而他提出了“介于发展和瓶颈的过渡期”的论断,并从准入机制、运营模式、社会管理、退出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精准破解管理难题,帮助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有居”并“安居”。在省保障房建设示范区安阳市调研时,娄博华走访了抗美援朝老兵、“三无”群体、“五保户”、残障家庭和特殊贫困家庭等,切实做好民意评估,用笔记本记下民众诉求。3万字的研究报告,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他叩击良心的情感凝聚。


  2015年11月,娄博华带着“宝贝”项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南下赴粤参赛。在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答辩时,他风趣幽默的演讲引起了评委的兴趣,缓解了紧张的氛围,共青团中央、香港科技大学并为此共同邀请他赴港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


  2016年,为探索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协调性,娄博华策划“爱德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并于2017年11月转接在中国摄影书画小镇乌尔禾打造出以“志趣”为核心的“抱团式养老”项目,得到当地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2017年初,他主笔的“引导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保障支持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被新乡市辉县市南寨镇政府采纳,并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2016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研究一等奖。


  2018年,娄博华获颁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同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作为全国100名获奖者中仅有的两名社科类领域代表之一,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接见。


  娄博华还曾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河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第十一届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樊雪峰:以“互联网+技术”支撑 精准扶贫


  大二上学期,鉴于电感式传感器的诸多优势(结构简单、工作条件不高、非接触性测量等),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上均有广阔前景,樊雪峰带领团队常住实验室,开始进行电感式传感器的研究与创新设计。他和他的团队将电感式传感器的互换性能、与虚拟仪器的结合性、与单片机的配合使用相结合,使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更加智能化,得出的测量结果更加直观。


  在大二学年末,樊雪峰带领团队申报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了解决现阶段医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与团队成员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使E-Health(智能健康管理)云平台无线医疗系统项目成功获得教育部立项。他们研究的E-Health云平台无线医疗系统,预期通过企业移动的解决方案,医院和医疗中心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地采集及管理信息,不仅节省资金和时间,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能挽救生命。


  2017年3月,樊雪峰联系上了遂平县玉山镇悦庄村来村网扶贫基地,并与之合作,采用“互联网+”模式帮助农民完善管理。他的团队经过调研了解到,该村农业企业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量化指标和配套集成技术,资源消耗大,成本高,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经过团队的努力,他们终于说服了几家农户尝试技术改造。他每个月都去基地几次,扎根辣椒地,用现代化科技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为了更好地将现代化科技产物融入农业种植,提高种植农作物的收益,他用半年的时间到田间实地考察,对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土壤的温度、湿度、PH酸碱度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建立起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度等数据的小型数据库,给辣椒穿上了科技的外衣。其间,他不顾炎炎夏日,依然坚持去辣椒地查看辣椒的长势及不同温度下辣椒的生长状态。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辣椒是他的心血。一个夏天过去,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


  樊雪峰曾获“中国梦·全国优秀论文/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河南赛区三等奖、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河南省优秀奖、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与对抗大赛二等奖、河南省大学生创意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并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