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完善帮扶机制持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
近年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体局紧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性扶贫定位,围绕按照“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目标,积极构建“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从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基础教育控辍保学等重点领域入手,持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
一、确保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制定完善政策。出台《济源市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等符合教育实际的资助政策,并通过印发《教育资助宣传工作手册》《告家长一封信》、发放资助明白卡等,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落实贫困资助。建立教育扶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贫困学生不漏一人。坚持做到“一项一案”“一生一档”,严格项目标准,规范资助程序,严把各个环节流程,坚决杜绝截留、挪用、冒领等问题,保证学生资助工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创新资助机制。2018年春季,新增加普通高中全免学费,所有残疾学生享受营养餐改善补助,所有非困残疾学生困境儿童免学费和住宿费等项目,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全市范围内免除普通高中学生费用的省辖市;2018年秋季,出台专项政策,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生活补贴,以解决其后顾之忧;2019年秋,启动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计划,示范区财政下达专项资金584万元,为11个镇的18185名农村小学生每天提供1包免费营养奶。通过系列措施,建立起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帮扶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学段全覆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家庭困难学生资助89236人次6744.52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6301人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183万余元;近两年来,济源普通高中免学费5000多万元,3万余名学生受益,425名建档立卡大学生领取生活补助212.5万元。
二、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
加强调查摸底。积极与民政、公安、统计等部门配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调查摸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提高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和关爱水平。加强学籍监测。规范休学、复学、转出、转入、辍学办理程序,确保学籍系统学生信息准确、学生数据真实、做到人籍一致。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时间到位。加强督导检查。制定《济源市教育局“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将每年的3月、9月作为“控辍保学活动月”,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督导检查,从依法控辍、精准控辍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采取签订责任状、划片、驻点、包校等方式,积极开展走访劝学活动,确保辍学学生及时返学。截至目前,济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率为零。
三、 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
强化政策指导,保障特殊群体。协调示范区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印发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济源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对济源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特殊群体保驾护航。强化工作落实,做好入学服务。坚持特殊教育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同部署同安排,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原则,能随班就读的尽可能安排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有困难的,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中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采取“一人一案”、送教上门方式,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工作开展。2016年以来,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14.5余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内部设施的建设,并将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部提高到每年6000元。建立了“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机制,努力实现“零拒绝、全覆盖”。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服务内涵。精选师资,选出有仁爱之心和责任情怀的教师送教上门,并组织教师到西南大学进行特殊教育专题培训学习,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四 、提升山区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推进贫困村学校改造。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大峪二中、王屋封门小学等学校共计410万元的改造项目17个,有效改善了山区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实施联盟办学战略。实施农村、山区薄弱学校与名校、强校联盟办学战略,市区13所优质学校与农村38所薄弱学校建立教育发展联盟,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山区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累计培训农村教师上万人次。2018年以来,累计新招聘教师407名,轮岗交流教师520名,新招聘教师优先补充到山区,城区交流轮岗教师优先向山区倾斜,强力充实山区教师队伍,推进山区教师年轻化。2019年度,市区向山区新分配教师50名,轮岗交流校长和骨干教师63名。2020年,共向山区新分配教师60名,交流支教教师78名。加大山区学校教师补助力度。2016年以来,按山区教师每人每年至少3000元的标准发放山区补贴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2019年7月1日起,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进一步提升,平原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分别按每月200元、300元、500元执行,山区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在此标准上再提高200元。保障农村教师住房。2017年规划的15个教师周转宿舍项目,目前已竣工10个,其他5个正在加紧施工;2019年的规划周转宿舍项目涉及10个镇1077套,计划3年内完成。
五、 创新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
开展“双千双扶”教育扶贫。从2018年秋季开始,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每人结对帮扶1名困难学生,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认领1名帮扶对象,确保济源124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的15年内都有教师“一对一”志智双扶。积极组织开展教育扶贫活动,组织119贫困生赴山东开展5天4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研学实践,组织128名困境学生赴西安开展“触摸历史、传承文明”研学实践。组织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发动教育系统19个文明单位联系帮扶19个贫困村,党员志愿者分包近百户贫困户家庭。突出教育特色,深入帮扶户家中,对留守儿童、未成年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宣讲、辅助高考志愿填报、特长生免费培训等活动。投资100余万元,组织22所学校的105名美术教师和美术特长学生志愿者,为帮扶村精心创作2万平方米的扶贫宣传文化墙;投资约50万元,在林仙村建设文化长廊,搭建并手绘林仙大舞台,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各帮扶单位积极为帮扶对象出点子、想法子,为帮扶村建设图书室、宣传栏,举办汽修、茶艺、蔬菜制种、电商等各类培训等,组织开展“爱心消费”行动,累计带动产业增收、消费扶贫近300万元。
(济源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