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笑丛,女,汉族,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2019年是郑笑丛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第7个年头,但是她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工作中,她独创出“一生三环”的学生管理体系,并录制了“小郑抖文化——走近中原”系列文化课堂微视频,实现了通过网络媒体来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同时,郑笑丛还在管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等方面有自己独有的一套方法,2017年还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事迹”二等奖。
不忘初心,牢记立德育人使命。
郑笑丛时刻将培养能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学子为重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她深知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健康心理的培育者,实际困难的帮扶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怀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也正是因为这样,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主动学习业务知识,汲取优秀的做法和经验,在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与学生形成双向发展。
润物无声,做学生成才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郑笑丛在工作中时刻做到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和匠心,把这5颗心融入到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关心爱护学生。现在的大学生有陷于感情不能自控的,有陷于网络虛拟世界不能自拔的,有贪玩不愿意学习的,有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发生突然临时变故而面临辍学或者陷于困境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郑笑丛面临和要去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学生,她本着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只要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她觉得花再多的时间,再多的精力都是值得的。
郑笑丛和学生们谈理想,谈人生,谈感情,在畅谈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和感受做人道理。她还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及时澄清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在讲授“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时,她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要求大学生自觉做到“四个自信”;在讲“理想与信念”专题时,她告诉同学们一定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讲到“实现人生价值”专题时,她告诉大家要处理好个人情感、职业选择问题,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统一起来。正是她始终以身作则,牢记使命,才做到了以心换心获取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引导了了学生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价值引领,做好新疆籍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郑笑丛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等方面倾情奉献,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所管理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共有7位,这些学生中他们有的考取了心仪的本科院校继续攻读学业,有的回到新疆发展家乡地方产业,有的选择回乡扶贫、支援边疆建设。在与他们共同相处的时光里,郑笑丛用心教育并关怀着他们、积极引导着他们,他们也用优异的表现和成绩鼓舞着老师,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平日里,郑笑丛通过进班、进宿舍、谈心谈话等途径,时刻关心、关注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耐心化解他们的矛盾,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大胆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色。在郑笑丛的不懈鼓励和引导下,她所带的新疆籍同学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求新巧思,特色管理,精准把握学生动态。
郑笑丛凭借着对学生工作的一腔热情和激情,独自探索出了“一生三环”的学生日常管理体系,即辅导员老师、学生中积极分子如预备党员和学生干部形成的三环对接,对本班每一位特殊学生进行“三对一”的重点关注和管理。该管理体系主要在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行为表现和宿舍情况等环节之间及时沟通,定期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状况。此外,为了避免特殊学生由于“特殊”的重点关注会引起误解和不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她还引进了学生管理服务电子平台,即每天在电子平台系统上进行签到来达到对所管理的每一位学生的实时把控、精确了解学生们的安全动态。“一生三环”管理体系和学生电子服务管理平台相结合的智慧化管理方式,使郑笑丛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合理、高效和精确。
网络融合,正能量引领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媒体融合的的发展趋势,郑笑丛尝试用微视频这种深受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打造了“小郑抖文化——走近中原”系列文化课堂微视频的思政教育、引导的方式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优质精神营养,唱响社会主旋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春正能量。郑笑丛的抖音微视频以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来走近学生,用活泼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用思想的力量来引领学生,提升了主旋律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与感染力。微视频一经投放在微博、公众号上后,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高点击率,这为占领新媒体阵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担任辅导员那天起,郑笑丛就用她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全力拥抱辅导员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2018年,郑笑丛被评为开封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被评为开封大学优秀辅导员。
寄语:
学生工作者既要做人才培养的“方向盘”,又要做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使命任重而道远。在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形势,我们更要把握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需求,做好引路人和知心人。
一、做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在信息多元的互联网时代,在学生可以自由在网络上发出声音的时代,在学生需要有人引领的时代,我们要主动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要积极成为网络思政的实践者和参与者,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载体、平台的创新,以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领青春正能量,唱响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地。
二、做学生的成长知心人。我们学生工作者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只有发自内心地爱护和关怀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与学生共同前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教育就是传递爱。学生工作是一项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的工作,是一种爱的教育。从事学生工作,我们必须回归爱。我们既要珍惜并且善待自己的这份事业,也要心系学生成长。学生工作要以思想价值引领为核心,关爱不是迎合,而是鼓励,宽严得当,引领卓越,才是真正对他们的成长负责。
从事学生工作,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做有坚定信仰、有高尚品格的老师,要用爱心去关护学生,用责任心去关注学生,用真心的尊重和奉献为学生的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做好学生成长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