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国防预备役连成立于2014年4月,近年来,学校着力加强连队国防精神教育和军政素质拓展,大力开展国防育人实践活动,打造了一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名片。先后被评为中原区、郑州市和河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授予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国防预备役连是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载体,更通过“政治建连、业务建连、制度建连、社会建连、活动建连、实践建连”六项措施和“军训教官、国旗护卫队员、征兵宣讲专员、助理班主任(辅导员)、安全联防队员、学风建设督察员”六项制度,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围绕“一个目标”:打造立德树人的特色名片
近年来,学校开始在国防预备役连中选拔出军政素质、训练成绩“双好”的优秀学生模拟部队带兵,着力培养“会讲、会练、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教官,在学校武装部统一领导下,每年选拔200名预备役连学长教官带训8000名大一新生,全面实现了“学长教官训练学弟学妹”。施训科目包括队列基础动作、分列式、阅兵式、擒敌拳、体能训练,军歌及拉歌方法,内务整理,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必训科目,采取校内集中组训的方式开展。学生军训教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立足于本校开展新生军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预备役连还走出校园,应邀承担了多所驻郑中学和专科学校及区民兵连的军训施训任务,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作风,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
二、坚持“六项措施”建连,打造育人成长平台
国防预备役连坚持“六项措施”建连,以严格的军事训练、丰富多彩的国防活动、形式多样的实践锻炼,实现了国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和素质能力教育的有效融合,提高了连队队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组织起了可靠稳定的校园国防教育力量。
坚持政治建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校定期开展工作例会和理论学习,坚持从政治上、思想上加强对连队的教育,确保连队的政治本色。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国防预备役连成立了连队党支部,吸引发展优秀大学生党员,积极开展一系列党建主题活动,提高了队员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坚持业务建连,加强军事素质培养。学校通过新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爱好者社团活动等广泛动员,每年招收“思想素质好、身体条件好、专业潜质好”的“三好”大学生队员200人。制定了完整的训练和工作方案,开展系统化军事训练,业余训练做到“三个一”,即一周一次训练、一月一次拉练、一年一次比赛。每年暑假组织20天集训,实行军事化管理,模拟部队带兵,集中学习军事技能、组训方法和国防知识,建立了训练成果、军容风纪、内务卫生、纪律作风等多项检查评比制度和考核淘汰制度,培养了过硬的军事业务能力,确保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军容军貌。定期举办“国防大讲堂”,开展“与信仰对话”“逐梦—典型人物”等主题教育,开阔大学生队员的理论视野,增强国防理论知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坚持制度建连,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制定了《河南工业大学国防预备役连章程》等规章制度10余项,从国防预备役连的日常训练、组织架构、宣传活动、后勤保障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规范和管理,明确了思想工作、技能考核、管理体制等制度,严格人员选退机制和日常事务管理,夯实了连队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坚持社会建连,加强阵地基地建设。整合军地资源,开展军地共建,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组织开展“军营体验日”,组织队员到学员旅观摹体验,感受部队文化,提高对国防军队事业的认识和了解。积极与中原区武装部沟通合作,组织学员到郑州市警备区教导队体验,打靶、投掷榴弹等。与郑州市烈士陵园、竹沟纪念馆、鄂豫皖苏区纪念馆等建立了革命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参观学习、交流活动,继承先烈遗志。
坚持活动建连,加强国防文化建设。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文化活动。平时有计划地组织军事主题竞赛、连队文体活动、专题报告活动、文艺演出等特色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
坚持实践建连,加强优良作风建设。国防预备役连注重知行合一教育,搭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锻炼平台。每年组织队员到焦裕禄纪念馆、红旗渠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南街村、唐庄镇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参观。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组织“重走长征路”“寻访抗战老兵”“关爱残疾儿童”等活动,深入经济社会一线,培育和弘扬爱国报国的国防情结,在服务社会中开阔视野、接受教育。多个项目在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竞赛中获奖。
三、实施“六项制度”举措,发挥育人成才辐射效应
国防预备役连是近1000名队员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载体,更通过军训教官制度、国旗护卫队员制度、征兵宣讲专员制度、学生助理制度、安全联防员制度和学风督查员制度等“六项制度”,拓展成为学校面向师生及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军事素质拓展培养的主要平台。
“国防预备役队员任新生军训教官制度”,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宽度。近两年,学校开始在国防预备役连中选拔出军政素质、训练成绩“双好”的优秀学生模拟部队带兵,着力培养“会讲、会练、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教官。
“国防预备役队员任国旗护卫队员制度”,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广度。国防预备役成立以后,护卫队员以护卫国旗为使命,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改变了学校长期以来只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重要赛事现场升旗护旗的模式,改为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以火热青春谱写国旗礼赞,以生命热忱捍卫国旗尊严。
“国防预备役队员任征兵宣讲专员制度”,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效度。开办“大学生优秀士兵宣讲团”,组织开展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畅谈个人对从军报国的真情实感。建设学校“征兵工作站”,开展征兵“政策咨询面对面”“我是一个兵”等咨询访谈活动,拍摄国防教育宣传片,利用校园广播、微信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大学生携笔从戎、奉献国防事业。
“国防预备役队员任助理班主任(辅导员)制度”,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温度。大学生国防预备役军训教官担任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助理,这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了负责大一新生军训的学生教官队伍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队伍的统一,使军训第一课的教官作用扩大和延伸到了班级日常教育与管理中。
“国防预备役队员任安全联防队员制度”,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深度。国防预备役连与学校保卫处合作,担任校园安全联防队员,参与校园秩序维护、人身财产安全保卫工作,构建了楼座执勤、片区巡逻、校区巡逻督查三级联防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处置安全隐患和突发性事件200多起;积极参与学生防火、防骗、防治安事故及消防安全等宣传;开展护送晚归同学回宿舍和学生安全文明行为督导;常态化担任全校性迎新、运动会、国家四六级考试、高考阅卷等重大活动的安全秩序维护工作。
“国防预备役队员任学风建设督察员制度”,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高度。国防预备役队员利用空余时间,通过采取全面检查和抽查结合的形式,每天轮班到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定期向全校通报抽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同时,各学院加大对学风检查结果的运用,将学风督察结果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结合起来,使班级、学生在学风督察中的表现与先进班级、文明宿舍创建和学生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工作相挂钩,有力推动了全校“勤奋诚信”优良学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