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病先防”心理育人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0-11-28 16:5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病先防”心理育人体系建设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不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资源,将中医药思维、元素、资源及优势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构建了目标理念、平台保障、课堂教学、教育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社会服务等多维一体的心理育人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之路。


  一、固本培元,未病先防


  河南中医药大学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育人目标,从黄帝内经中汲取“治未病”理论精髓,确立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一方面注重对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素质,做到“未病先防”,另一方面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既病防变”。


  二、三因制宜,益气养阴


  依据中医“治未病”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理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立足体制机制、工作队伍、条件设施三因,夯实基础。


  1.体制机制,因事为制


  学校党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作为正处级单位统筹全校工作,各学院设立心理辅导站、配备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了30多项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各类考核制度和办法,使四级工作网络高效运转。


  2.工作队伍,因时而新


  按照专职人员职业化、兼职人员专业化、朋辈服务人员规范化、管理服务人员普及化的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培训。对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注重理论培训和案例督导;对心理辅导站负责人、辅导员等兼职人员加强专题培训和案例交流;对学生会心理部、朋辈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等学校朋辈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培养培训;聘请中医养生专家和学生成长导师;加强新进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宿舍管理和后勤服务等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


  3.条件设施,因势而新


  学校建有标准化的个体咨询室、沙盘游戏室等20余间功能室,设立心理辅导站,建有心理文化展厅、室外素质拓展园和录播室,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经费投入充足,每年按生均20元标准拨付专项经费,办公设备齐全,信息化系统先进。依托中医药人才,组建中医心理、心理养生等科研团队,开展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三、辨证施治,构建体系


  抓住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深入构建了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和社会服务多维一体的心理育人体系。


  1.课程建设,多元融合


  学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还开设了中医心理疗法、中医情志与养生、亚健康的中医调理等10多门心理健康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讲授与训练、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宣传教育,涵养心灵


  发挥中医药优势,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不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案,开展“五行养心”、中药艺术品制作、“心灵药剂师”等活动;利用“5.25”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月等时间节点,构建活动体系,扩大教育覆盖面。


  3.咨询服务,精准施治


  发挥中医情志治疗的优势,组建学校心理咨询师和附属医院精神科医师相结合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丰富咨询形式,除专兼职咨询师、朋辈咨询员每日接待咨询外,开通24小时心理求助热线和网络咨询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专家咨询与朋辈辅导、中心咨询与辅导站疏导紧密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咨询效果。


  4.危机干预,多方联动


  通过 “心理普查”“周报表”“月报表”“随时报表”等形式,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预警、动态管理;强化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情况;发挥学校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作用,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郑州市精神病医院等专业机构签订交流、学习和转介协议,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为心理危机学生的筛查、鉴别、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服务,助人自助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每年联合河南省妇联开展“暖心牵手”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疫情期间,组织师生参加河南省高校心理援助热线、抗击疫情安心行动、河南省红十字基金会防疫心理援助热线等志愿活动,为广大民众免费提供心理热线和公益讲座服务;通过教育实践,实现助人自助,提升师生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达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良好效果。


  1.育人工作成效显


  几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培育了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2019年,学生表演作品荣获全国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荣获河南省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一等奖,我校心理委员王蕴、乔丹妮、林俊珠先后被评为 “全国百佳心理委员”,2020年我校两部学生作品入选“我班战‘疫’心故事”全国网络大赛展示活动。


  2.示范效应辐射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2017年,学校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了专项心理工作交流;2019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培育与推广研修班上做了心理育人专项经验交流。2017年,开展了龙子湖高校心理健康周启动仪式和案例交流会;近年来,学校还陆续接待了省内百余所高校、黑龙江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广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等兄弟院校来校观摩学习和交流,在同行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周边高校并逐步向更多的地区推广。


  3.科学研究成果多


  三年来,获省部级等课题立项及各项奖励近5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研究》获批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批2017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打造心理育人品牌》入选2018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234心理育人模式》获2018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治未病”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获2018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一等奖。


  4.社会影响日益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多家媒体和杂志的关注与宣传报道。《河南日报》、《河南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学习强国”平台、全国妇联、大河网等对我校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大河网等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了报道。


  河南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优势,构建心理育人体系,以提升心理素质为主线,扩大覆盖面,以预防心理危机为底线,坚守工作质量面,以特色建设为生命线,开创工作新局面,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了一批批身心健康的优秀中医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