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天:言传身教做人梯

发布时间: 2020-11-27 15:44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马天天:言传身教做人梯


  马天天,河南洛阳人,1986年9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9月开始担任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辅导员、党委秘书、思政课讲师。曾入围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被评为第四届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6年来,马天天在辅导员岗位上始终心系学生,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坚持每天利用中午1小时与学生谈心谈话,沟通交流,同时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她就随时都会出现。她成功找回因校园贷压力过大私自离校的学生。在家长口中,她是“学生全家的救命恩人”。她积极关注班级里的特殊学生,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感化学生、帮助学生,让他们心灵不再孤单。在学生们心中,她是“最美最可信的好老师”。她对学生倾注关爱,通过开展系列主题班会等活动,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班级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班集体;她积极探索组织建设新模式,创造性地将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实践团队中,实现了思政工作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她积极开展党员的“三卡、三述、三评”等工作,使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实现全过程教育,所在院系被评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同事们眼中,她工作力求上进、爱岗敬业;在学生们心中,她既是严格的老师,也是暖心的大姐姐;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赛场上,她与爱人携手一展风采。她就是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辅导员——马天天。


  天天1小时,她天天与学生“泡”在一起


  2013年,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亲和的交流环境,在学校和院系的帮助下,马天天建立了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6年来,她坚持利用每天中午1小时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创新创建了“天天一小时”学校辅导员精品项目。由于学校搬迁至新校区,洛阳师范学院学工队伍坚持每晚在学生宿舍驿站值班,马天天虽然身怀六甲,但是仍坚守岗位,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一次也没有落下,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


  在与学生的一次谈心交流中,马天天了解到班里一名学生上初中时母亲不幸离世,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长大。本着对学生的关爱和负责之心,马天天执着地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温暖和感化这名学生,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上鼓励他。2016年母亲节的前一天,马天天组织召开了“浓情五月,心怀感恩”主题班会。她担心这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内心敏感,思念自己已故的母亲,于是在班会结束后,特意和这名学生一起吃了午饭。之后,马天天又了解到他的妹妹在外省打工。在中秋节前夕,贴心的马天天给他妹妹寄去了一些小礼品。谈起马天天,这名学生说:“马老师一直像亲人一样关爱我和我的妹妹,让我觉得不再孤单,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这样关心我、帮助我的好老师。”本就勤奋的他在学习上更加认真刻苦,还积极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辅导员岗位上,她天天向上


  治人者必先自治。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马天天深知要想给学生们树立起好的榜样,自己必须率先做到天天努力、天天向上。马天天坚持学习,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勇于探索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融入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中。她积极把握每一次和学生谈心谈话的机会,提高职业技能;采取专业化的谈话技巧,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背后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方法。


  马天天在工作中立足本职,积极开拓,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她通过开展系列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音乐学院党委秘书,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马天天在2014年根据院系专业实践活动多、经常外出演出和比赛的特点,开创性地将党支部建在社团上,创建了“专业实践团队党建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音乐学院学生的积极性,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活力,得到了省委高校工委检查组的充分认可。


  2015年,针对党员发展工作出现的重大改变,她积极探索,根据学院情况,不断修订适合音乐学院学生情况的《音乐学院党委确定学生发展对象细则》,创新创建了“3+3+3”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学生党员的“三卡、三述、三评”工作,推动党员发展和管理实现了全过程教育,并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得到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针对互联网新媒介不断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新形势,马天天创设了“音乐学院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确保为学院各种演出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好思想保障。


  2017年,为促进党员理论学习的常态化,马天天开展了“音乐学院党员朋辈微宣讲”活动,把“讲理论”和“讲故事”、“大主题”和“小现象”、“一人讲”和“大家讲”结合起来,提高了党员理论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6年来,她所在的院系被授予“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洛阳师范学院先进党总支”“洛阳师范学院文明院系”“洛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马天天的工作也得到同事和学生的高度赞扬。


  因为热爱,所以“1+1”大于“2”


  由于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马天天嫁给了一名辅导员,她总是笑着说:“从此,我感觉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生活中,他们讨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党团学风、班级建设、奖评贷补、职业规划等,也再不用担心始终保持“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而不被对方理解。


  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后,部分学生住在没有防盗窗户的临时宿舍里,为了女生的安全,马天天陪着学生在宿舍住宿。为抵御冬天的寒冷,她熬了姜汤给学生们送去。那几年,别人上班她在上班,别人下班了她还在上班,她的工作永远不受8小时限制。


  正在哺乳期的马天天,还负责着音乐学院新生的军训工作。学生训练不结束,她绝不会离开军训现场,陪学生在训练场到深夜是常事。每次都是马天天的婆婆推着小童车把孩子送来,喂完奶再把孩子推走。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音乐学院2015级新生军训获得了会操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母亲,她深深地明白,因为有爱才有责任。


  2016年,马天天和丈夫带着还没有断奶的孩子,一起参加了河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备赛的几个月里,她白天忙工作,晚上看资料,给孩子哺乳后继续熬夜学习成了家常便饭。备赛的过程很辛苦,可属于自己的责任就要恪守,做出了选择就要全身心投入,这对夫妻辅导员同时进入省赛决赛,又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之后,马天天又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大赛的复赛。这在河南高校圈里一时传为佳话。


  2018年,马天天在怀孕4个月的情况下,参加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河南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团”。在历时半个月的集训和宣讲活动中,马天天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结合工作实际,引导青年学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远大理想,练好本领回报社会。


  马天天在2016年3月获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优秀奖;2016年4月入围第五届河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特等奖;2017年4月获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2017年9月被评为第四届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回顾6年来的辅导员生涯,她天天与学生在一起,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坚持每天利用中午1小时与学生谈心谈话,沟通交流,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她随时都会出现。在辅导员的道路上,她天天向上,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从一个人到一家人都在学工战线奋斗,他们对辅导员事业的热爱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这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比翼双飞鸟,是共同的职业理想成就了他们共同的辅导员梦想。


  寄语:


  高校辅导员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身体力行地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承担起引导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工作6年来,我用心去坚守与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努力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看到他们因为我的影响而发生好的改变,这就是我理解的辅导员工作最大的意义。


  古人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我深知想要给学生们树立好榜样,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地对待学习和生活,自己也必须做到天天努力、天天向上。


  也许,正是这天天1小时和每一天的积累,我才有幸能够在学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省赛。


  一路走来,我认为,获奖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自己迅速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也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上,以赛互助、以赛互学,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在高校做辅导员并兼任基层党委秘书,确实不轻松,尤其是刚做了母亲的时候,我也曾抱怨过、质疑过,但身为母亲,我更加明白,因为有爱才有责任。我深信,无私奉献、追求卓越,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其实就是给学生最好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