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建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2020-07-16 09:3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洛阳市山区面积大、人口多,有4个县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育基础薄弱。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寄宿制学校少、小规模学校数量多学生少等问题成为制约洛阳市乡村教育振兴、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瓶颈。十九大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精准举措,在农村乡镇或人口较为集中的村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尤其是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改造提升保留的小规模学校,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建立制度政策基础。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工作。深入一线调研,统筹研究县域人口、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学龄人口和流动趋势,科学编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推动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保证了规划的可操作、可落地。


  完善建设保障机制。建立资金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推动争取和统筹利用好各类项目资金,优先整合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以奖代补,设立专项资金,对社会效益好、人民满意度高的新建寄宿制学习给予表彰奖励和资金奖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强化用地保障。采取划拨和土地租赁等方式足额供应,实行储备管理,做到规划到位、位置不动、面积不减,立足使用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减少建设费用。严格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建设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高安全度建设消防、应急照明、校门、宿舍等设施,和谐优化适宜寄宿学生舒适生活、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狠抓教育质量提升。师资管理队伍建设常抓不懈。逐年增加补充“特岗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优先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在全省率先实施小学全科教师计划,定点培养农村小学尤其是寄宿制中心小学全科师范生。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要使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可同时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贴、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和寄宿制学校教师与班主任补贴。启动编制《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2020—2022年)》,制定《农村教师住房实施细则》,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住宿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足配齐宿舍管理、生活服务、后勤管理、安全保障等人员,配足配齐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心理养护、丰富校园生活。按标准配备心理咨询室和兼专职心理咨询师,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消除寄宿心理焦虑。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发挥专业教师指导作用,引导寄宿生开展打球下棋、弹琴书法、绘画陶艺等群体活动,培养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家长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精准实施多项资助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四免一补”,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费、免课本费、免初中学生中招考务费、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为所有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贴,解决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十九大以来,洛阳市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38所,新增校舍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新增寄宿生约3.5万人。教师待遇显著提高。为全市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生活补贴全部应补尽补,累计发放补贴2000余万元,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6130套。师资力量极大补充。招录“特岗教师”3485名,服务于500多所农村中小学校。招录小学全科教师1138名,已全部进入培训院校培养。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岗位,为寄宿制学校补充管理服务人员4239人。


  (洛阳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