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当很多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开始焦急地提早寻找单位实习、就业,同样今年即将毕业的中专学生王瑞琦却早已当上了公司“老板”,他正为扩大公司规模在忙碌地招工——如今,这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不仅实现月净利润近3万元,还解决了12个就业岗位。
今年刚18岁的王瑞琦是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2017年9月,进入该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就在入校前,他还是一名“家长伤心、老师失望、成绩垫底”的问题学生,王瑞琦的父母那时天天除了失望,就是无奈。
带着失落和彷徨,王瑞琦来到了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但很快,学校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吸引了王瑞琦:参加学校激光雕刻工作室,学习激光雕刻相关知识,协助老师设计制作个性化礼品,参加学校3D打印工作室,跟老师学习3D打印三维做图软件,学习无人机操控……丰富的课程和实践内容让王瑞琦每天都很充实。
王瑞琦最感兴趣的是无人机操控,但无人机工作室却不是随便就能加入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无人机就是一种高科技的玩具,为了避免学生以此心态接触无人机,学校对参加无人机工作室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相当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王瑞琦为了能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他咬着牙重拾课本,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则从初中文化课开始补习。学习累了,他就上网查资料、向老师请教,来构思自己的创客作品。后来回忆那段时光,王瑞琦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来自己也可以把周末和课余时间用到学习上。慢慢地,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期末考试成绩位居年级前列。同时,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他成功创作出“创意拼装笔筒”激光雕刻作品,并代表河南省参加了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作品得到评委的认可,荣获全国二等奖。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经验时,他笑笑说:这个确实是无心之得,我的愿望只是想学习无人机操控。但事实上,该作品不仅仅需要创意,它的设计和制作还需要使用CAD制图,需要用激光技术进行雕刻加工,创作期间不知浸润了他多少汗水:为了不影响学习,在设计、作图、制作时,他经常熬到半夜,双眼通红,多次被激光烫伤手。在作品即将成形的前一个星期,他一直在工作室打地铺、干通宵。
成功加入无人机工作室后,王瑞琦醉心于此,爱不释手,每天的课余时间他都用在了无人机的操控训练上,从最简单的悬停操作到编程编队控制操作,他一练就是几个小时,遇到有动作操作不顺畅或做不下来的时候,他更是忘记了时间,拉着辅导训练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他。多次使老师不得不延迟下班。有一次老师在他训练结束后还要请教时就开玩笑问他:你头一直仰着,脖子不疼吗?疼,是肯定的!但是,疼过之后,换来的是王瑞琦无人机操作水平的飞速提高。
王瑞琦善于思考,在勤奋练习无人机操作的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和老师的谈话交流中,他逐渐意识到了无人机的商用价值,他开始考虑如何利用无人机技术为社会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专业部主任薛峰老师。在薛老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王瑞琦成立了“佩琦无人机工作室”,注册了一个小小的科技公司,当上了法人代表。
工作室成立后,为了拓展业务,王瑞琦开始尝试走向社会。虽然他稚嫩的面容很难得到认可,但他从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登门拜访,用勇气和诚挚来打动人心,社会经验和整体素质得到迅速提升。2019年9月,新乡市洪门镇中心学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时,需要航拍和视频编辑。学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推荐了王瑞琦的团队参与了活动,原本是义务帮助,进行实践演练。但是王瑞琦团队的专业素质没有让人失望,航拍作品不但得到了洪门镇中心学校的认可,还支付了2000元的劳务费。这是他取得的第一桶金,让他切实体会到了无人机的商用价值,也给了王瑞琦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客户,面对社会,真正走上了创业之路。截至目前,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王瑞琦的团队已经从航拍业务拓展到了无人机植保作业、应急救援等领域。2019年的12月,工作室税后纯收入已超过了3万元。
王瑞琦说在学习和创业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无私帮助,他也更愿意用己所学回报社会。在新乡市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王瑞琦与合作伙伴鲲鹏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主动与新乡市新区小学、卫滨区铁西实验小学、英才小学联系,在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孩子中开展无人机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义务向孩子们讲授无人机操作及飞行原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他还与公司员工一起参加了新乡市蓝天救援队,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侦察和物资投放,执行救援等任务。
(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