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164号提案的答复

教政复字〔2020〕76号

2020-07-08 15:5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李敏委员、陈智慧委员:

  您提出关于“教育资源失衡及改善对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资源失衡本质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省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事业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农村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发展。面对现状,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有效改善教育资源失衡现象。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入。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基础教育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着力改善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6年,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豫政〔2016〕29号),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经费分担政策,实现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二是多渠道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其中2019年度已投入13.59亿元,2020年计划投入7.66亿元。三是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经教育部审核通过的规划数据显示,2019-2020年,我省规划投入资金105.67亿元,其中,中央专款53.49亿元,省级财政资金10.63亿元,省以下各级财政资金41.27亿元,其他资金0.28亿元,其中涉及农村教育工作任务为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四是启动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 从2020年起,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开展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推行银龄讲学计划。

  (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确保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等条件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实施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津贴,每月不低于400元,各地可结合实际提高标准。提高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龄津贴标准,在落实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按照每增加一年教龄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计算核定。鼓励各地探索制定寄宿制学校教师补助和延时服务津贴发放办法。二是着力提升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全面落实惠及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各项政策。将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义务教育学校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扩大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分档办法和分担比例予以保障。2015年以来,筹措下达10亿元,对连片特困县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筹措1.6亿元对连片县外自主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给予奖补,2018年已有67个非试点县实施该政策,近11万乡村教师受益。此外,2015年起,对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乡镇工作补贴,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可以叠加享受两项补贴。三是畅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2009年起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已筹措下达87.6亿元用于近13万名特岗教师工资性支出,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8万元提高至3.16万元;2016年我省结合实际启动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现已累计招录约1万人,筹措下达资金1.4亿元,力争使乡村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补充。四是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问题。力争3年内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5年内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持续实施支教政策。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通过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持续开展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对口支教。

  (四)定期组织农村教师教学培训。

  继续实施“国培计划”,聚焦支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每年为全省贫困县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少于10万人次,为我省乡村培训一大批“种子”教师,让很多没有走出去参加培训的老师,有机会到高等学府与高校名师、名校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一是深化职称考核评价制度和岗位管理机制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幼儿园、小学提高5%,初中、高中提高8%左右,学校可根据政策规定自主设岗和动态调岗,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有效衔接,凡获得省特级教师、中原名师、省级(含)以上优秀教师的,或在农村学校从教且教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在岗在编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为中小学高级教师。二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三是完善职称评聘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实行降级或解聘。四是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班主任按照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基本工作量。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互联网+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以来,推动实施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点的各项建设任务,当前正在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安排,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优化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着力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教育行业大数据决策与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底,农村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光纤接入覆盖率达到100%,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全面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

  (二)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三)全面抓好“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安排,制定分级分层、相互协同的“三个课堂”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三个课堂”实施。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动。开发和引入数字化校本课程及拓展性课程资源,形成文字教材、数字教材和其他数字化学习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将活动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各级优课案例纳入教研与教师培训资源体系。继续做好“名师同步课堂”视频教学课程录制工作。

  (四)加快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加快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提高平台承载力和便捷化服务能力。建设省“互联网+教育”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省资源平台融合对接,共同构建全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治理、教学支撑、服务保障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最后,非常感谢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李敏、陈智慧和李明煜委员对我省农村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5月22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