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41号建议的答复

教人复字〔2020〕70号

2020-07-07 16:44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王红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的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主动围绕服务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 等重大战略部署,面向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社会民生急需,在充分尊重高校专业调整自主权的基础上,指导高校紧密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引导高校积极增设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一是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支撑产业能力。支持高校开设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使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发展。仅2019年一年,我省57所本科高校有25所本科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点42个。二是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需要,优先支持立项建设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本科专业点。2019年,立项建设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12个专业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一流专业点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体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三是强化相关资源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2019年立项建设“智能物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智云框架的无线传感网虚拟组态仿真”等19个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建设交换互联与网络发展、计算机网络等21个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为培养适应引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高素质科研创新团队。支持河南科技大学联合中信重工、中国一拖、郑州机械研究所、洛阳轴研、中铁隧道、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以及涧西区政府成立了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机科研资源,面向行业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该中心于2019年顺利通过二期建设验收考核,并发展成为支撑中原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2019年,支持郑州轻工业大学成立了“轻工装备智能制造及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团队,针对轻工装备智能制造理论及关键技术、智能制造中的测试与损伤检测技术、智能制造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制造中的振动及噪声控制等关键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轻工装备数字化设计及智能制造、制造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高校结合办学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通过强化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创新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强化支撑服务能力。在实施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计划过程中,支持建设高校发挥优势、凝聚特色,聚焦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需求,持续增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加强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需求适应度研究,鼓励引导河南高校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资源优势,增设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或方向,加大专门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开展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大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力度,支持一批产业科教联盟,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新机制,加速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二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聚焦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在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等方面重点支持,建优建强专业,引导支持高校主动对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推进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的综合改革,提高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产业学院,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搭建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联动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紧密对接,破解高等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推动校企良性互动、产教统筹融合,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提升高度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度。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关心与支持。

  2020年7月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