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5号建议的答复

教人复字〔2020〕44号

2020-07-07 16:05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王建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县级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阐述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大投入、探索改革、结对帮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这些对于我们全面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积极采纳并努力付诸实施。

  一、我省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校差距逐步缩小。

  一是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并大力实施《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升教育经费保障能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同时,制定并陆续实施“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一系列教育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推进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强化部门责任,建立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督查问效机制,全面落实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投入优先安排、用人优先补充、待遇优先落实、问题优先解决等教育优先发展举措。

  (一)合理配置资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省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机遇,多措并举,陆续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有效改善了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根据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就学人数,省财政每年在城乡融合发展转移支付资金中单列安排7.5亿元,引导市县扩充城镇基础教育资源,进一步缓解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2014-2018年全省“全面改薄”五年已累计投入资金311.43亿元,为1.79万所中小学校建设校舍面积1772万平方米,建设室外运动面积1391.7万平方米,为1.96万所学校配备价值56.45亿元的设施设备,惠及643.09万名中小学生。其中,光山县投入改薄专项资金1.74亿,新建改扩建学校306所,受益学生8.66万名。全省有35036所(含教学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48%。2017年、2018年每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对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奖补。各省辖市、县(市、区)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7和2018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小学近1500所,完成了到2018年底每个县至少有一半的乡镇新建、改扩建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目标任务。这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9-2020年,我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消除城镇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农村信息化水平,规划投入资金105.67亿元,其中,中央专款53.49亿元,省级财政资金10.63亿元,省以下各级财政资金41.27亿元,其他资金0.28亿元。2019年新建、改扩建和修缮校舍建筑面积207.3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25.16万平方米,生活用房74.56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7.62万平方米),购置图书186.38万册,购置计算机2.49万台,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资金6.47亿元(其中用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及专递课堂、同步课堂设备0.71亿元),购置课桌凳27.87万单人套,学生用床8.55万单人张。全省有13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二)加强队伍建设,教师配置日趋均衡。一是我省根据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每三年核定一次。采取调剂、补充、压减、引进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二是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持续开展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对口支教。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工资性补助标准。深入实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持续强化以“特岗计划”为主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持续推进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起高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对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同条件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00、500、800元;此外,对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乡镇工作补贴,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可以叠加享受补贴。启动实施乡村教师“两类房”项目,为农村教师住得下、教得好、留得住创造良好环境。

  (三)关爱特殊群体,教育公平不断巩固。全省已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社会、学校、家庭积极参与的特殊群体关爱体系。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适龄少年儿童和符合跟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全部免试免费就读公办学校做出明确规定,并建立特殊群体受教育动态监测机制和普查登记制度。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探索“爱心家庭”、“留守儿童之家”等管理模式,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渗透,互为作用,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使每个需要特殊关照的少年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帮扶,使其在学校能够坚持完成义务教育。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45%,超出国家平均水平。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84.47万人,实现了“应入尽入”。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187.79万人,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关爱。

  (四)不断改革创新,教育质量稳步上升。一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与内生动力,积极推动改革创新。2018年在许昌市就推进校长职级改革、教师“县管县聘”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科研管理机制等进行了试点改革,取得了较好成绩。2019年召开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进一步推广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果。二是加快办学模式改革。探索推行“名校+弱校”、“中心校+村小”、“学校联盟”、“学区制”、“一校多区”等办学模式改革,采取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例如焦作市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模式,先后组建义务教育集团97个,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带动223所城乡薄弱学校提升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郑州市在市区划分24个学区、组建9个学区共同体,推进学区、教研协作区衔接融合,不断缩小校际间办学差距。三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许昌、濮阳开展考录模式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开展首批93所综合高中班试点,为初中毕业生升学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命名了58所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评选了30所省级示范校。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构建绿色评价体系,建立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四是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全省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84.6%,建成“专递课堂”1400多个,教研(备课)协作组3.6万个。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理念,通过购买引进、汇聚整合等多种方式,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学科教学资源。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由单个学校的独立建设发展到区域层面的协同推进、合作共享。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合理制定学校布局“新规划”。督促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制定布局规划。按照“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人口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认真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充分考虑学校辐射半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等综合因素,高标准超前规划中小学校点,合理新建学校,严禁重复浪费上项目和短期规划办教育,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加强小规模学校的建设,改造现有的一些学校和教学点,使其教学环境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解决农村边远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让农村闲置的学校土地、校舍得到合理利用,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二)确保达标建设“新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的短板,要重点保障,兜住底线。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针对两类学校特点,合理确定两类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标准,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切实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要摸清底数,对照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三)注重质量打造“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农村社会大课堂为支撑,推进乡村教育的“课堂革命”。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统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促进农村孩子全面发展。

  (四)科学管理构建“新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办学机制,探索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绿色评价等灵活多样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推进乡镇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完善教师统筹配置机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及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紧缺问题。形成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机制,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

  (五)加强领导凝聚“新合力”。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任务抓在手里,记在心上,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扎实推进各项项目建设工作,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具体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教育督导部门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能作用,督促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三、关于加大非义务教育支持力度

  一是以实施国家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国家普通高中改造计划为抓手,集中力量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和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河南省普通高中改造项目,经与财政厅沟通,2019年此项资金将增加至3.7亿元,改善非贫困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对照普及攻坚计划任务目标,逐级编制了高中阶段学校建设项目规划并纳入项目库管理。二是持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将普惠园建设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县为单位制定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把普惠园建设列入本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招拍挂建设项目成本,确保优先建设。每年省级奖补资金由1.6亿元提升到3亿元。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2020年6月2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