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3号建议的答复

教人复字〔2020〕25号

2020-07-07 14:43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李会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自2008年以来,实施了两期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强力推动下,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办学、由“单打独斗”向产教深度融合的重大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巩固和扩大。截至2019年底,全省中职学校414所,在校生137.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和校均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我省成为试点建设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的省份之一,教育部在驻马店市连续举办了6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全国首家职业能力重构研究中心落户河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人数达4.4万余人;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吸引社会力量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57所,在校生达28.8万人,民办职业教育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三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夺得大赛奖项225个,其中一等奖32个,获奖总数、一等奖总数、获奖率均为历史最好成绩。四是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多万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0多万人次,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创造了“河南模式”,为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9年5月,我省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成为国务院通报激励的六个省份之一;6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对我省职教改革发展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这些成就表明,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是在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仍存在许多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低、“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还普通存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水平还不高、学校特色不鲜明、社会吸引力不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比较薄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教改革的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明确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2019年11月,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12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安排。加之我省职业教育有基础、有氛围,“上有要求、下有需求”,应该说,我省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时机。今后一个时期,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和“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优势、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打造高峰,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二是严格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业院校参加有关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毕业生的表彰奖励力度。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二、切实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一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二是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建设70所左右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1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中部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我省已认定了68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98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19年省财政投入5.9亿元给予了重点支持。三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2020-2022年,分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和认定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专项督导,督促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认真履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职责,推动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任教师数量等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全面提升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办学水平。

  三、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一是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二是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支持每个县(市)重点办好一所中职学校,每个省辖市重点办好一所高职学校,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布局一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或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三是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坚持教育、人社、民政、农业、扶贫、残联等部门“多路并进”开展职业培训。

  四、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立紧密对接我省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重点支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健康、养老托育、旅游等紧缺专业。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每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群。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智慧校园。以课程资源为核心,建设一批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二是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积极承担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任务,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三是探索职普双向融通。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界限,探索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鼓励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之间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促进双向选择、相互沟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五、建设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一是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管理。从2020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等职业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对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交流。实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支持职业院校聘请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建设一批省级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到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50%,分专业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评选、认定一批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教学名师,建设一批省级“双师型”“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研究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开展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工作,试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评审、认定一批“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系、部)、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专业联盟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二是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全面推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建设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

  2020年5月12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