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1号建议的答复

2020-07-07 14:0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徐贵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在全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进展和成效

  我省把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抓手,2017年4月印发《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引导各地做好和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2018年,洛阳市洛龙区、许昌市直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学生实行免费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各地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工作,形成了课后服务“因地制宜、各有特色”的局面。比如,新乡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全面推广,采用家长委员会代收费的形式。郑州市郑东新区、二七区、金水区在开展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午餐、午休服务,课后服务经费由财政补贴,家长只交纳午餐费用。济源市由财政补贴,所有小学全覆盖。开封市直和有关市区采取财政补贴和家庭共同分担的机制,按照2:1的比例。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所有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均试点开展了课后服务,15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26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我省课后服务实施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这项举措是民心工程。家长更放心、更省心;二是极大方便了学生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可以正常下班接孩子,同时由于实行普惠制度,也减轻了家长校外托管产生的经济负担;三是拓展了学生个性成长的空间与时间。由于实施课后服务,学校对课后兴趣小组与社团实现了有效管理;四是有力推动了办学行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班数量明显减少,在职教师校外补课显著减少。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后服务场地保障不足。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校园面积较小,同时教学楼等教学设施都已最大化利用,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场地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家长对多样化课后服务的需求。

  2.承担课后服务的专业教师缺乏。在现有教师条件下,开展课后服务,特别是学生音体美或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家长需求多,但教师人数有些地方无法满足,导致部分地区开展课后服务形式比较单一。

  3.课后服务各地经费投入不平衡。由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财政投入力度有所不同,课后服务费用既有政府支付,也有家长支付,还有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支付。

  4.课后服务学校的管理有待加强。教育部明确指出,学校要承担起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这必然要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与工作量。如何根据学生和家长需求统筹安排所需师资、场所,如何设计安排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如何保障学生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这些问题是否能妥善处理,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

  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惠民工程,契合群众期盼,惠及千家万户。下一步,我省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着力抓好提标扩面、补短提升,努力做到固强补弱、扬优成势,切实将课后服务工作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1.让课后服务更有温度。出台我省指导意见,督促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坚持“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在推进城市课后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课后服务的覆盖面,确保有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延时服务。

  2.让课后服务更具特色。凝聚教研、科研、电教、师训、驻新高校等合力,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课程的研究和指导,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社团活动,切实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供给,满足学生、家长需求,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3.让课后服务更高质量。着力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大力挖掘教师学科内外的特长优势,积极动员家长发挥个人特长、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驻新高校专家教师、优秀学生资源,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师资质量、驱动服务质量,实现从“有人看”到“看得好”的飞跃。

  4.让课后服务更可持续。加大对课后服务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学校自主管理的权限,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制度,确保课后服务持续深入开展。

  总之,我们将继续把课后服务作为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抓手,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始终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努力打造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2020年4月2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