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08号建议的答复

教人复字〔2020〕4号

2020-07-07 14:0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赵秀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阐述了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危害,并从加大社会监督、提高教学效率、转变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建议,这些对于我们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积极采纳并努力付诸实施。

  一、我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深入实施。一是不断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03年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50条》。2006年教育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十不准》。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和我厅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豫政〔2009〕132号)和《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2010年我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2019年,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四个方面着手,列出30条具体举措。二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并召开了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8年,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省政府命名表彰了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2014年开始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行动计划、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良好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充实,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1年我省开始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2008年我省又启动实施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教育厅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也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工作。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课改工作,用于教师培训、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推进等;出台了课程管理、教师培训、教材选用、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保障。在课程改革的不同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中小学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探索在减负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为我省教育质量高位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2018年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及办学要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2019年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提出“十严禁”。2019年联合网信办、通信管理局、公安厅、广电、扫黄打非办等六部门印发了《河南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方案》,对校外线上培训也提出了具体规定。

  二、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省在实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实施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地方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认识与减负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有的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不要负担,进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勤奋学风;有的对什么是过重负担还难以把握,进而不清楚减负到底要减什么;有的对减负怎么减,应该采用哪些有效策略和方法不知所措。

  2.课程内容和教学要点过多、考试难度过大与减负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竞赛多,教师、学生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还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减负工作的深入推进。

  3.教师的能力素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与减负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很多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研究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把握知识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还亟待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亟待提高。

  4.学校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与减负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学校管理的原则、目标、内容还不够明晰,过程和方法还不够科学,管理干部的理念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规章制度还不能适应构建现代学校的发展需求。

  5.政府、社会和家长衡量或判断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与减负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考试成绩在一些地方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指标。

  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了减负工作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予以转变。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的“减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决不是不让学生刻苦学习,决不是走形式主义。对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绝不意味着教育质量的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在等量的时间内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坚决改变依靠教辅资料搞题海战术的做法。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大力推广先进地区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

  二是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管理实效,建立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尊重和关爱教师,同时,管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落实和理顺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专家治校原则,选好配强中小学校长。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加强教师职业行为管理,在职教师不得搞有偿家教,将落实学生“减负”情况纳入中小学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坚决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定为主要指标的学生评价制度,以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和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水平、教育教学效果、办学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评价制度。在完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等为主要指标的区域性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五是建立健全家校联动制度,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推进减负,需要家长的认同和配合。我们要向家长多宣传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此来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的理解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评价学校教育。要注重优化家庭教育,办好家长学校,正确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生活,鼓励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指导各地、各中小学校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积极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体系。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是一场硬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减负与增效结合起来。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省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全省教育部门上下齐心,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一定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向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4月2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