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以“活水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20-06-11 11:46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2020年1月14日一大早,济源大峪第二小学的黄国军就来到了帮扶对象孙小根的家里,送来年货。他们还早早地贴起了喜庆的春联。承包了30亩耕地,住上了90平米的新房,女儿在医院上了班,全家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建档立卡户孙小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黄国军对他的帮扶却没有改变,时常来家里看一看,帮一帮。


  在济源,像孙小根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73户7084人已于2019年12月全部脱贫,济源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不仅学费不用愁,生活费也有了着落,教育资助打通最后一公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济源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扶贫作为“扶志 、扶智”的最佳结合点,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实现了各学段资助全覆盖。


  济源市邵原镇称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许奎吉父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8年,许奎吉的儿子许风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正当他们为上大学的费用发愁时,济源一中带来的好消息,让老许一家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从2018年秋季起,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每年给予5000元生活补贴。同时,考上大学还可以享受生源地贷款、交通补贴、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资助。


  同时传来的好消息还有,从2018年8月起,济源市全面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实现了从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免学费教育的提升。至此,从小学到高中,济源实现了各学段学生资助全覆盖。


  但在脱贫攻坚调研中,济源教育部门又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学生活不比中小学,高校每年的生活费也是贫困家庭一项非常大的支出,贫困家庭依然面临不小压力。


  教育资助必须打通最后一公里。对此,济源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2018年秋季起,对济源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每生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贴,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018年,202名大学生得到补贴;2019年,223名大学生得到此项补贴。


  “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建当立卡贫困家庭孩子都有了代理爸妈”


  “谢谢大家!谢谢张妈妈!”在济源市大峪镇第五小学日前举行的“迎新春”节目展演比赛颁奖现场,胡依婷接过奖状后向大家行了一个队礼。看到台上的小依婷获得奖励,台下观看的爷爷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胡依婷父母离异,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胡依婷口中的“张妈妈”,是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的班主任张晶晶老师。张老师不仅是依婷的“爱心妈妈”,还是她的“代理家长”。得到关爱的胡依婷笑容多了,格外上进,被评为了“才艺之星”。


  在济源,像胡依婷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有1387名,现在都有专门的帮扶教师做他们的“代理爸妈”。这得益于2018年济源教育系统实施的“双千双扶”活动,千名教师结对千名学生,推进扶志与扶智工作,用足用好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扶贫成效,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济源市在推进“双千双扶”活动过程中,“一人一档”详细记录每位受帮扶学生的基本信息,“一师一生”建立帮扶对子,“一生一案”制定志智帮扶计划。同时做到“档随人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15年内都有教师“一对一”帮扶。


  2019年,济源市教育局在全面深化“双千双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将建档立卡学生按照辖区划分为若干小组暑期“送教上门”,在辅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组建书法、阅读、篮球、器乐等近千个兴趣小组,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快乐成长。


  “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零拒绝、全覆盖,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地处大山脚下的济源市兴华小学,接收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贫困村的孩子。学校6名教师都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校长马娟选择了几名条件特殊的孩子。她常说:“进了咱们学校,就是咱们的孩子,一个不能少。”


  “不走,不走。”上完课后,马娟正要离开,一个叫艳丽的孩子一边含糊不清的说着,一边从后边紧紧抱着老师,想把老师挽留下来。艳丽是名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家距离兴华小学十多公里。给孩子送课到家,马娟几年来从未间断。因为在马娟看来,送教上门,既是送教,也是送心,更是送爱。每次送课到家,马娟经常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教具,想方设法把课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时间长了,孩子和她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每次离开时艳丽都依依不舍。


  像艳丽这样因肢体或智力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济源市目前共有89名。


  为保障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权力,济源教育等部门财政、人社、残联联合下发文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起“以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安置机制,实现“零拒绝、全覆盖”。


  “扶学生、带家庭、助产业,教育扶贫访千户结对行,凸显扶智优势”


  1月10日中午12时,在济源高级中学餐厅,热腾腾的土豆炖肉、金黄酥脆的南瓜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孩子们排队购买自己喜欢的饭菜。


  “这些萝卜白菜土豆南瓜可是真正来自大山深处,都是无添加的纯绿色食品,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吃的。”学校办公室负责人翟亚非介绍说。


  济源高级中学有5000余名师生,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济源市大峪镇林仙村是省定贫困村,但农业资源丰富,可提供优质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富硒南瓜已经成为当地的品牌。2018年,双方签订订单式扶贫合作协议,构建了“学校+农户”合作模式,学校买到了放心的蔬菜,村民种的果蔬也不愁没人买了,合作共赢让村民收入实现稳定增加。


  据济源市教育扶贫工作负责人赵忠红介绍,在济源市教育系统,像济源高级中学这样与贫困村结对帮扶的单位还有19个。党员志愿者分包近百家贫困户家庭,通过开展“访千户、结对行”等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他们突出教育特色,深入帮扶户家中,对留守儿童、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等;为帮扶村建设图书室、宣传栏,充实各类图书近万册;举办汽修、蔬菜制种、电商等各类培训60余期,受益群众5000余人,带动产业增收近300万元。


  2019年,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扶贫内涵,切实通过开展“扶智”行动,扶学生、带家庭,用知识武装贫困户,为脱贫致富积蓄有生力量。济源教育扶贫充分发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高校优势,与1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成立扶贫创业服务队,双方在师资培训、电商扶贫、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组建孵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开展了多次项目洽谈和项目推荐会;帮助合作社在产品上传、实物拍摄、视频录像等方面开始运行,带领农村合作社逐步从国内电商平台操作到新媒体营销转变。


  (济源示范区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