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汝州市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高起点编制全市教育发展规划。2015年以来,汝州市政府先后高标准编制了《汝州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汝州市“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等发展规划,为汝州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建设科教园区和标准化学校。2014年以来,汝州市投资11.9亿元用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先后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学校25所,其中小学14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引进社会资本9亿元,新建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3所、高中2所。采用“PPP”模式引进中国五冶上海公司,投资30亿元,建成汝州市科教园区,占地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目前,市委党校、市一高、汝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平顶山中医药学校等已入驻科教园区,其在城区的校区改建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效缓解了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
高质量完成“全面改薄”项目和教师周转房项目。2014年以来,汝州市共规划“全面改薄”项目、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教师周转房等项目935个,投入资金5.5亿元。其中“全面改薄”项目288个、2.88亿元,校舍维修长效机制项目535个、1.97亿元,危房改造项目28个、1440万元,2017-2019年投资5319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872套。
二、着力推进教育公平,持续加大教育热点问题化解力度
主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汝州市作为非试点县市,从2015年秋季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1200万元,按照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的标准,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按照每个学生每天1元的标准,拨付人工及管理费用。目前全市共投入营养改善资金6020万元,受益学生1.9万余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1.2%。
全力做好城区大班额化解工作。2014年以来,市政府努力化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投入化解大班额项目资金3770万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修缮项目42个。每年将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初始年级招生班额年度控制目标等定为民生工程向全社会公布,教育部门每月就推进落实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同时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将优质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整合,在城区相继成立了实验小学、逸夫小学、向阳小学、塔寺小学4个小学教育集团,化解优质学校大班额,解决薄弱学校招生困难问题。经过5年来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中小学班额控制在55人以下、初始年级50人以下的目标。
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5年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39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9亿元;投资325万元,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开展“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持续优化教师队伍。2014年以来累计招聘教师4748人,各层次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其中招聘高中、中专教师637人,中小学教师1273人,特岗教师1515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幼儿教师1230人、民办学校教师93人。持续推进城乡教师有序流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自2015年组织实施以来,共选聘优秀农村教师进城903人,组织城市优秀教师下乡支教564人(次)。
三、着力抓好教育管理,持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
严格值周制度抓作风。建立值周督导检查制度,每周对2个乡镇20所中小学进行全面的检查督导,每周下发一期督导检查通报。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工作检查监督机制,凡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的,都要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形成闭环效应。
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抓教风。印发《汝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组织召开汝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着力打造“名校、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严格学生管理制度抓学风。对学生既要抓德育教育,又要严格管理。全面实施美育教育,推动美育向内涵式发展。
推进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市高中推广任课教师三年大循环式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持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2014年以来,汝州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1.47亿元,初步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将信息化与扶贫扶智相结合,投入资金1959万元,在全市55个贫困村的50所小学和教学点实施汝州市“一校带多校”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解决了贫困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2018年成立了汝州市教育融媒体中心,开通汝州教育频道,及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推送给学校和学生家长。
(汝州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