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遴选认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期末验收情况通报

教科技〔2020〕15号

2020-01-15 09:28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管理办法》及《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在各牵头高校先期自评的基础上,2019年11月1日至3日,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郑州大学牵头建设的“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轻工业大学牵头建设的“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牵头建设的“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期末验收。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回答质疑、实地考察、查阅材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3个中心建设期内目标完成情况、重大任务落实情况、体制机制创新情况、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双一流建设的支撑、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和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估验收。现将主要情况通报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整体看,3个中心牵头高校重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经费保障、条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了重点倾斜和支持,通过四年建设,3个中心共筹措经费1.82亿,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支撑学科建设、创新资源汇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较好的完成了发展规划制订的目标任务。

  (一)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各中心在任务牵引、资源共享、人才汇聚、激励驱动、管理创新、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与创新。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了“1+N+1”的医疗与健康服务模式,研发了国内独有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新体系。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实行“贡献导向、绩效评价、成果互认”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和“需求引导、协同攻关、产业示范”的科研组织管理机制,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行业需求-中心组织-协同攻关-推广示范”的协同攻关模式,突破危害物检测技术中快速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瓶颈,实现了食品加工全链条可追溯。

  (二)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各中心聚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攻克了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互联网医疗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心协同攻关突破重大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面向多端共享的远程医疗体系关键技术,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自贸区建设及开放型经济理论、现代物流服务业及电子商务理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领导批示。

  (三)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设期内,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形成的“智慧医疗”新兴学科列入到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软件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中心四年来共新增省级重点学科11个,新兴交叉学科20个,学位授予点11个,充分显示了协同创新中心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

  (四)人才汇聚作用初显。3个中心通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组建以首席科学家为引领、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18个协同创新团队,汇聚省部级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74名,有效弥补了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缺陷。通过实施国内外结合、协同单位联合、与河南急需契合的培养模式,提高了本-硕-博各类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共有78名博士后出站,培养博士研究生270名。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引进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戴洪华教授等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引进朱蓓薇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汇聚了张杰院士、陈坚院士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中原学者等专家。

  (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凸显。3个中心紧紧围绕我省“五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积极投身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攻克了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形成了与区域经济 <http://zzb.yctei.cn/so/?word=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立的河南首家D2P模式互联网医院,让患者在社区就能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突破了食品生产与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较好的实现食品安全“从田间到舌尖”全过程控制。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在《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等理论版上发表了一系列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调研报告和政策研究报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各牵头高校虽然均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对制度落实的重视不够,出台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人事管理体制,评价激励体制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模式和特色还未完全形成。二是协同单位间的融合不够紧密。协同体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不够;协同创新成果与协同体潜在的创新能力相比不够匹配,协同创新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中心与协同单位间协同大多以传统的科研项目合作模式;科技创新协同多,人才培养协同不足。三是高层次人才团队汇聚不显著。各中心在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汇聚、引进、培养方面力度不够,汇聚作用不显著;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软引进”的多,兼职较多,专职相对较少,很难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创新能力提升的预期作用;团队建设仍以传统的科研项目合作模式,高水平的团队汇聚缺乏。四是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度有待提高。各中心聚焦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引领和支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在行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突破性的成果不多;牵头高校与协同单位之间在创新链条上的分工不明确,在协同解决行业重大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根据各中心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此次评估验收结果为:“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优秀等次;“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良好等次。

  三、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紧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等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资源的优势,按照“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要求,以体制改革和平台构建为重点,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为目标,推进高等学校与其它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各牵头高校要加大政策、经费的专项支持力度,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中心要坚持“符合需求、高度聚集、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的原则,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健全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的要素聚集机制;合同约束、利益共享的协同管理机制;面向中心、打通使用的资源配置机制;师资共享、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劳优酬、注重绩效的人才和科研评价机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活力。

  (三)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各中心要聚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把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大任务与产业的关联度、科技研发的创新度、科研产出对产业的贡献度、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作为中心建设重点,为国家及河南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服务。

  (四)加强财政经费管理。各中心不仅要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财务管理领域同样要带头深化改革,主动适应预算管理的新要求、新规定,牢固树立绩效预算理念,提高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提高预算安排的准确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逐步探索建立制度科学、管控有力、兼顾效率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各中心牵头高校要根据验收反馈意见,认真落实整改,围绕中心定位和使命,按照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科学谋划,精心制定第二周期中心发展规划。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2020年1月1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