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突出重点 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就学

2019-12-30 11:4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新乡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创一流、争第一,建设教育强市”目标,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愿望。


  一、加强制度保障,加快学校建设


  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扩充市区义务教育资源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2016年以来,市区已建成明德小学、种德小学、渐德小学、新乡学院附属中学、道清路小学、振中小学、新一街中学等10所中小学,大幅增加学位供给,有效缓解了入学难题。


  二、规范招生秩序,守住教育公平


  印发《新乡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方案与招生流程,严肃招生纪律,落实教育部“十项严禁”要求。新乡市将积极落实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印制《致市区填报民办初中学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新乡市2019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问答》,并免费发放,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和平台,宣传解读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建立统一时间报名、统一调配录取、统一条件入学的“三统一”机制,畅通随迁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连续17年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同时建立“双注重”机制,加大对随迁子女的人文关怀和教学管理,切实保障随迁子女留得住、学得好;二是继续使用“小升初”网上报名系统进行市区民办学校报名,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严控班额,在招生中,要求各学校不得新增55人以上大班额;四是加强督导,招生期间向各招生学校派出了以挂牌督学、市派监督员、区派监督员组成的监督组,对招生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分组对各学校的招生工作进行巡视检查,严格控制择校。


  三、开展合作办学,促进均衡发展


  在全省率先启动多元合作办学,按照“名校+弱校”“名校+民校”“名校+新校”的思路,创新形成“一校三区”、“一区三校”、“名校”托管“民校”、“名校”建设“新校”等合作办学模式,通过教师交流、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统一管理等模式,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合作体452个,新增新优质学校29所,“名校减肥瘦身、弱校强身健体”成效显著,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四、加大摸排劝返,确保一个不少


  新乡市要求各县(市)、区教育部门以摸排的辍学名单为依据,开展“大动员、大劝返”行动,分乡镇、村和学校、班级两条线,逐一落实学生去向、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动员到户、动员到人,深入辍学学生家庭,开展复学动员。实行一级报一级,层层抓动员,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对于确有就学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残疾人学生等,选派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建立辍学学生花名册,“一人一案”开展复学动员,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完善劝学档案,准确标记辍学、劝返信息。同时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社会传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能量,牢固树立“不送子女上学违法”“送未成年人打工违法”等法律意识,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进一步增强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


  新乡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要求,切实回应群众所需,适龄儿童入学难题已得到有效缓解,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但是,随着新乡市城镇化进展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目前全市的义务教育学校学位资源已非常紧张,个别市区、县城热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仍然存在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还需进一步加快学校建设,努力多建学校、快建学校、建好学校、办好学校,有效增加学位供给,并同步增加教师编制,确保新建学校教师到位、城区学校师生比达标,切实消除大班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因素的不可控性及外部环境影响决定着控辍保学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关注、动态监测,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义务教育责任,健全控辍机制,落实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做到“早发现早控制”,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新乡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