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河南出台“一补两贴”政策 破解乡村教师待遇低难题
连续两年,河南鄢陵县马栏镇牛集小学的贾向华老师申请调入县城。今年暑假,她却不再提这事儿,主动到校值班。原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瞄准乡村教师待遇低这个“老大难”,出台了“一补两贴”政策。受益于此,她每月多拿890元,月均收入能达到5800元。
“以前,同样职称,工资跟县城差一截;现在收入持平,腰杆挺直了,不走了!”面对省督查回访组,贾向华笑着说。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说,河南有5.36万所学校,约占全国的1/10;教职工169.39万人,占全国的8.22%,其中乡村教职工42.61万人。长期以来,受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约,河南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拿教龄津贴来说,河南执行的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的标准,即根据教师从教年限,每月分别发放3元、5元、7元,最高不超过10元,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需要。
在主题教育中,河南找差距、补短板,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教师待遇为突破口,出台落实多项利好政策:从今年7月1日起,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按乡镇、村、教学点分别提高到每月200元、300元和500元,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学点最高每月补贴800元;实行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400元;发放教师教龄津贴,按每多1年增加10元的标准累计。
7月25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派出4个督查组,对8个省辖市、16个县(市、区)进行专项督查。8月7日,省教育厅再次安排督查回访,确保政策落实。第一站,就是马栏镇牛集小学。
走进学校,督查组成员、省教育厅人事处调研员姜楠查看教师花名册,随机挑选一个名字,拨通电话。
“是李伟玲老师吗?请问,你的‘一补两贴’领了没有?什么时候到的账?”几个电话打下来,督查组得知,补贴已于7月30日前发放到位。牛集小学教师每月最高增加1100元,最低增加410元。
增加津补贴,钱从哪里来?鄢陵县副县长靳喜民说,为减轻基层负担,省财政承担总额的75%,市县配套25%。今年7月至12月,鄢陵县需发放津补贴1736.26万元,其中省财政拨付1296.9万元,县财政配套439.36万元。从明年起,津补贴纳入省级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好事办好,并不容易。督查中,有人反映“退休人员、调出人员能不能享受津补贴?”也有人认为,个别教学点靠近镇区,学生少、工作量小,补贴不应比村小学高。
“补贴向一线教师倾斜,必须严格界定‘时限’,退休教师就不能享受了。”姜楠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先在特困地区实行,现在扩大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根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
“教学点的认定能不能再细化一些?”鄢陵县教体局局长常新宇建议。
“从督查情况看,县里执行政策,是应该有一定自主权,因地制宜,公平分配。我们会把意见建议带回去研究。”姜楠一边记录,一边说。
姜楠介绍说,全省绝大部分市县已于7月31日前落实到位补贴,三门峡、济源、洛阳等地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在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还有所提高。
不仅是提高教师待遇。河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多次调研教育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教育工作者意见建议。河南省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提供强有力支持。
政策实施,受益最大的是乡村教师。据测算,全省乡村教师年人均增加工资收入在1万元以上。与此同时,省教育厅检视存在问题,加强整改,积极建言。省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自查督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农村教师任教30年,可直接参评高级职称,打破岗位的结构、比例限制;3年内,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5年内,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
“没想到好政策这么多,没想到补贴发放这么快,没想到落实这么到位!我今年44岁,评上了高级职称,工资比公务员还高。”马栏镇一中班主任李艳红语带自豪。
(记者 马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