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高效推进 让教育发展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周口市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尤其是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高效推进的工作机制。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公共服务的标志性工程,列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盘子,坚持优先发展原则不动摇。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周口市基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与各县(市、区)签订责任书。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与省教育厅对接并经省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备案,明确了各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作“一把手”工程,坚持教育发展的“五个第一”理念不动摇(教育发展第一责任、教育投入第一保障、教育布局第一规划、教师队伍第一要素、教育公平第一追求)。
补齐发展短板,构建教育资源补充保障的长效机制。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开关,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上下工夫,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化发展壁垒。突出底线思维,建好农村“两类”学校,实施城镇扩容计划。三年内建成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1097所,农村学生回流10多万人;城区新增标准化学校100多所,增加学位8.6万个,大班额比例明显下降。突出优先思维,提升师资队伍“软实力”,“十三五”以来,周口市定向招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1万多名,建设教师周转房2956套;落实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保证即评即聘;将乡村教师优先纳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开设周口教育大讲堂,整体提升干部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突出前瞻思维,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打造“智慧校园”为抓手,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2.0,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立交桥”。
部门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攻坚格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人财物等基本要素,需要规划、发改、土地、财政、编制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市、县两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形成联席会议下的工作推动机制,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开渠道大开绿灯,有效解决了教育用地、建设资金、项目审批、规费减免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工作目标的实现。三年内,全市累计减免各种教育类项目建设规费4200多万元。
搞好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据初步测算,每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需要的县级资金投入,都要达到10亿元以上,加上省级资金支持建设项目,每个县(市、区)的资金投入近20亿元。为此,各县(市、区)将有限的资金尽最大可能地向教育倾斜,真重视、真投入。如扶沟县对教育的投入3年内达到21亿,商水县投入20.79亿,郸城县投入近30亿,沈丘县、项城市仅2017年的财政投资就接近10亿元。同时,积极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城镇扩容、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工程,全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仅“全面改薄”工程,五年内全市累计投入27.54亿元。
扛起牵头责任,形成系统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形成了全员发动,层级负责,压茬推进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台账管理。按照各县(市、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一县一策、一校一策,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二是充分发挥督促协调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教育一家的“独角戏”,作为牵头部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勤跑腿”“多汇报”“低身段”“多沟通”,积极寻求理解支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了推进落实的强大合力。三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教体局多次召开会议,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局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实地调研,率先吃透情况,澄清底子,查明缺口,定好方案,抓好落实。各县(市、区)教体局将任务分包到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任务分解到位、工作专人负责、工作压茬推进的高效工作机制。
(周口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