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以教育信息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2019-04-30 14:03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本科教学创新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新模式,推进高质量本科教育。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信息时代教育新生态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持续创新“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全程、多维、动态的数字化学生档案,生成个性化学生画像,已建成百余个特色经验库,为全校学生提供330万余条AI助教支持;强化互联网思维,以媒体融合发展促进党建工作创新,用新媒体讲好党建故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黄河心语”网站获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官微获评“河南最具创新价值团委官微”。

  

  二、重构教学形态,推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

  

  重构教学空间,拓展智能化学习环境。为师生创设课程教学资源云端存储展示、课堂即时互动、课后学生自适应学习的智能环境。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室,推动“智能+教育”发展,贯穿“教”“学”“练”“考”“评”“管”全流程,通过大数据为师生提供科学精准的改进建议,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获批为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校获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河南省智慧校园试点单位、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6年获评河南省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投入亿元建成智慧教育馆和智慧医疗馆,启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获批省级科普基地,已接待12余万人参观。

  

  利用信息手段,建立“112”人才培养体系。即: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个高等教育信息化2.0平台,构建两大核心体系:“数据驱动的教学保障体系”和“智能引领的学生成长体系”,通过“共享、动态、互联、可视”的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构建,以大数据驱动教育教学创新,为教师精准指导提供数据依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智能提醒、课程预警、学业预警等个性化支持,实现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过程质量检测、教学督导、教学评价数据同步呈现、同步反馈,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控与动态监控有效互动,形成教与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机制。学生课堂出勤率不断提高,不及格课程门次逐渐降低,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连续4个学期稳步提升,学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创新教学模式,广泛开展混合式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推行讲授与研讨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堂测验与课后讨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75%以上课堂实现了混合式教学。学校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通过自建网络视频课、购置“爱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云平台,校级在线课程立项建设,引进“超星尔雅”和“卓越智慧树”等慕课平台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1549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2银5铜,学校入选“2012-2016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竞赛TOP300”榜单,获评全国首批高校创新创业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获评省内高校唯一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三、集聚优势资源,实现应用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深化校政、校企、校所、校校合作。先后与郑州市政府、中科院软件所签订三方协议,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省委网信办、北京奇虎360、河南云政务等合作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成全省首个网络安全教育基地;与中关村软件园、浦发银行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选派教师到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等。学校获授权专利2993件,软件著作权2692件,其中信息技术相关专利271件,连续三年在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上名列第二,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十强十快高校’”等。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依托“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在全省第一个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科专业优势愈加突出。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现,先后举办承办“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助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首届全国民办高校信息技术与学生工作创新研讨会、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研讨会等,发起成立“高等教育信息化2.0建设改革创新联盟”。“翻转校园”APP已在省内外2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

  

  (黄河科技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