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培养卓越本科创新人才

2019-04-30 13:5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面对新时代对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对 “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新变化,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新挑战,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突出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广博与人格完整的统一。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答卷。

  

  一、强化思政教育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价值的多维度人才。以“读书活动、人文讲座、课题训练、文化体验”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打造“基地-中心-书院”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平台,建立“优质课堂+校园活动+人文实践”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新模式,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密切呼应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聚焦人才多元发展,创新培养机制

  

  针对不同天赋秉性、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多途径开辟成才通道,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学习,完善以学科兴趣和个人专长为导向的转专业机制,完善辅修、双学位制度,拓展学生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积极探索面向具有跨学科背景学生开展专业教育的育人模式,继续支持“穆青班”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色班建设,重视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和通识与专业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式人才。积极探索与国际一流高校多层次合作机制,开展暑期学校、外出放学等多形式的短期海外经历项目,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认真落实“六卓越一拔尖人才”计划2.0的建设要求,推进新工科专业改革,开展新医科、新文科改革探索。建立完善的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合理规划本科专业体系,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引导校内专业积极参与专业认证和评估,实施专业评估周期化管理。在现有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基础上,选取部分专业开展以社会法人为主建设专业的办学探索,深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提升专业办学能力。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制定课程标准,完善科学素养课、潜能激发课和专业导论课等课程体系的建设,打造郑大“金课”。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动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针对课程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小班化教学,推广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推进协同育人

  

  以提升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大力建设由校内实验平台和创新工坊、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支撑。大力推进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优化实验教学条件,构建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和平台;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习空间;优化实验人员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推进实验室开放,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质量监督体系管理,建立质量跟踪评价机制,提高实践实训质量。

  

  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从教学制度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推进教学管理理念向育人服务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基于“扶优补差”工作思路,完善学业预警和学分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坚持开展院系本科教学管理年度考核。加强实践类教学、学术交流和研究性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全力推进慕课开放学习和实验室开放练习,为自主性学习、交叉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更好条件。


(郑州大学  供稿)



相关文章